春運火車票:“僧多粥少”如何兼顧公平?

時間:2013-01-22 13:40   來源:台灣網

  又近春節,上億農民工即將啟程回家,面對運力有限的鐵路,買一張票談何容易。昨天,鐵路部門相關人士就農民工購票難點作出回應,稱主要問題還是運力不足。 

  都説一分錢難倒英雄好漢,可是一張車票也難倒了多少路人甲乙。每年春運,原本名不見經傳的“鐵道部”屢屢上報刊的頭條網站的首頁,在資訊迅猛的年代總是低頭不見抬頭見。回到家裏的固然輕鬆悠愉悅,可是在路途或守候在候車室為求一票的旅客見到“鐵道部”三字時咬牙切齒憤憤不平。

  也難怪人們心情不爽,同是國人,享受乘車是他們的天然權利,為什麼你可以購得車票回家而我卻不能呢?正如鐵道部所言,當前運力有限根本無法滿足現在運量需求,言外之意很清楚明瞭,你愛也好恨也罷,今年的春運有部分人依然不能夠如期回家團聚。

  一票難求,這讓我想起關於分粥的故事。圍繞一鍋粥很多聰明的人想出了無數的點子,動用了現代學的各種原理,可最後總難讓人滿意。春運也是如此,全路所有的車票就是一鍋粥,每個人手上都拿著一個沒有計量工具沒有刻度的容器來盛這鍋粥。早到者,裝得盆滿缽滿,後來者望鍋興嘆。

  有人質疑現在這樣的分粥方式存在問題。誠然,在網路興起的今天,老一輩的農民工在春運購票方面逐漸走向劣勢,作為車票的監管和運營方的鐵道部確實應該考慮這部分人的購買能力。但是,很多新一代的農民工在簡單的網購方面的常識早就普及了,每年淘寶上數以億萬的網購消費便是旁證。

  當然,即便是少數人不能夠公平的享受同等國民待遇,這也是一項制度設計的缺憾。我們不能夠讓這些為城市化建設做出貢獻的農民工兄弟永遠離回家的大門僅僅是一票之遙。或許我們可以通過年齡設限的方式來區別這部分沒有網購能力的農民工,通過開設窗特別的綠色通道,不在為一“網”糾結讓他們回家的稍微路順暢一些。

  不過,制度的完善是一個不斷博弈和交易的結果。在推行網購初期,人們以為實現了購票公平的願望,誰曾料到這些IT大佬研們橫插一足,研製出購票插件打破了關於公平的渴望。

  “僧多粥少”誰也也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事實,只是在“分粥”的過程中考驗鐵道部對於“分粥”制度設計是否合理。同時也展示出鐵路部在春運期間在處理各類問題的技巧和能力。
 
  現實社會的公平是相對的,但是在制度設計時考慮到的公平理念應該是絕對的,我們要充分保證每個人渴望回家的權利得到應有的尊重。 (台灣網網友:胡建剛)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