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部改革能否讓百姓返鄉之路“暢通”?

時間:2013-03-05 13:24   來源:台灣網

  近日,全國人大代表、鐵道部部長盛光祖出現在江蘇代表團駐地,出席江蘇團第一次全體會議。他首次對媒體就即將公佈的改革方案作出回應:“等到人代會通過方案以後,我們會認真地抓落實”,並同時稱:“改革會進一步推動鐵路的發展”。這意味著我國鐵道部改革如箭在弦。(中金線上 3月4日)

  鐵道部長一次正常回應,就被外界解讀為大交通部的合併難免過於牽強。關於鐵道部歸屬交通部的“傳言”,在歷年兩會前都能夠聽到各種不同的 “花絮”。民間對於鐵路“版圖”的劃分亦有諸多版本。在未經權威證實之前,筆者也不對大部委制改革的問題妄加猜測。

  鐵道部的去留之所以成為百姓熱議的話題,無外乎鐵路關乎大眾的出行,是民生的根本。近年年,鐵路行業內部積極致力於完善中的自我突圍。雖然在現有的“硬體”中對一票難求尚無能為力。但是,可以看見的是鐵路在服務品質上的不斷提高。

  遺憾的是人們在年復一年中對一票難求的忍耐視乎已經到達了極限,歷年的春運,縱然賠上了兩百多萬職工的笑臉那些滯留在異鄉的遊子對鐵路的痛恨依然。他們不會記得鐵路運營的里程不足,他們會記得新建了多少線路;他們不會記得鐵路人在春運中付出了多少,他們記得他們一路遭受了多少的艱難。他們心中所有的憤懣都衝著一個叫鐵道部的“傢夥“而去。政企不分,這就是一切不對的“證據”。

  於是頂著最後一個政企不分“堡壘“的鐵道部成為媒體,政協委員們關注的焦點也毫不驚奇了。

  但是,去鐵道部的鐵路就可以“緩解”甚至痊癒民眾“春運”出行的綜合病。先不説鐵道部當前的鉅額的債務如何化解,資金集中且規模龐大的鐵路如何“變身”成為民間可以參與投資運營的企業?通過何種方式讓原本虧損的鐵路在民間投資後得到合理的回報?鐵路是否屬於公益性的運輸行業國家應該提供什麼樣的政府補貼?諸如此類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之前拆分鐵道部的意義何在?

  很多建議在交通部大部委改革的中變改邊看,摸著石頭過河先行先試。這樣的想法在改革之初,尚可以理解。在當前,國家無論在制定政策、宏觀調控、企業改革方面都有一套成熟的經驗,不需要再冒著國資流失的風險盲動盲試。

  去鐵道部的鐵路是否真能人暢其行?在現有公佈的“民間”公佈的方案裏尚未看到可以得到改善的跡象。

  “等到人代會通過方案以後,我們會認真地抓落實”不管這話的言外之意到底透露了何種玄機,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去鐵道部的鐵路對大眾而言未必是一種真正的“利好”。(台灣網網友:胡建剛)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