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助長了“教師節”送禮歪風

時間:2012-09-12 14:56   來源:台灣網

  9日下午,加完一天的班後,濟南市民羅青文陷入沉思之中——第二天就是教師節,而她還沒給孩子的老師選好禮物。進入9月,不少家長都像羅女士一樣,患上“教師節綜合徵”。(新華網 9月10日) 

  眾所週知,尊師重教是中國的優良傳統,教師節成立的也是為了提高人們對教師為教育事業所做貢獻的認識和評價。但近些年來,教師節的意義在潛移默化中慢慢地變味兒了。該不該給老師送禮、送什麼禮成為了家長們頭疼的問題。 

  曾幾何時,中國人的“禮尚往來”的作風逐漸延伸至教育行業。對於富足的家庭來説,教師節給老師“意思”一下也無關痛癢,但對於大部分普通家庭來説,撫養一名小孩完成從小學到大學的學業,其費用是一筆鉅額開銷。逢年過節給老師送禮,家長們傷不起! 

  對於老師們來説,禮送來了,不收似乎顯得不近人情,收了又“吃人嘴短、拿人手軟”,而且一旦被發現收受貴重禮品,紀委部門可以介入調查,同時老師的職稱晉陞、績效工資都將受到影響,得不償失。兩難的選擇,老師們很尷尬! 

  既然,教師節送禮是“你不情我不願”,那為何會成為教育行業的“潛規則”呢? 

  從家長的心理上分析,給老師送禮物無非是希望能夠得到一些所謂的特殊待遇,比如説在排座位的時候,老師能夠給孩子們安排一個稍微靠前一點的位置。或者希望老師在上課提問的時候能夠多給孩子一些機會等等。 

  筆者認為,教師節送禮之風是家長們助長的。倘若起初沒有個別家長想通過送禮“走捷徑”,其餘的家長們也不會紛至遝來。送禮不僅是對師生純潔關係的一種踐踏,也會給孩子幼小的心靈帶來一個非常消極的影響,讓孩子們從小會誤以為辦事就必須得送禮,對於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作為家長,應該以身作則給孩子一個正確的引導,鼓勵孩子們親手製作一些小手工或是送一束鮮花來表達對老師的感謝和敬意。作為老師,也應堅定 “謝絕送禮”的立場,還師生情誼一片凈土!(台灣網網友 肖瑛)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