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怎能以“禮”量“情”?

時間:2012-09-10 14:08   來源:台灣網

  9月10日是一年一度的教師節,是全國人民為了對一年來奉獻在教育一線、勤懇培育祖國青年一代的教師們表示敬意的節日。然而如今,最為關注這個節日的人群已經由學生變成了家長,“如何給老師送禮”成為了家長們苦思的難題,這種改變無疑使教師節變了味道。

  在教師節裏學生給老師送點薄禮是值得提倡的,像一本書、一束花、一張賀卡或是一條祝福短信,小小的禮物在這一天可以傳達出百倍的敬意。然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家長們利用教師節送禮之便,將“薄禮”變為“厚禮”,把“心意”變為“利益”,使得原本充滿溫暖和愛意的教師節被金錢的銅臭味熏得面目全非。

  家長向老師送禮無非是為了孩子,其原因大多為兩種,一種是為了能換得老師日後對孩子的“關照”,進而提升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另一種是看到其他家長都送禮,生怕自己不送禮老師就會對自家孩子“穿小鞋”。在早些年,家長們為難的只是“要不要送禮”,而近年來送禮已形成攀比之勢,大多家長們已經將焦點轉為了“送多少為好”。俗話説一個巴掌拍不響,無論家長送禮是出於主動還是被動,在如今教師節送禮之風盛行的情況下,我們有理由相信,部分收禮教師也應為此負主要責任。

  古人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的職責不僅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一位優秀的老師,不僅要傳授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應做到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用自己良好的品格和崇高的精神素養去引導學生,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老師們在面對教師節豐厚的大禮時,應堅守教師的原則,拒收“超額禮品”,拒絕“人情禮券”,不要讓歪風邪氣玷污了孩子們純真的心靈。

  當前,大部分家長“送不成禮就辦不成事”的觀念和一些老師對送禮採取不抵制的態度,使教師節這個節日與其初衷漸行漸遠,這不僅扭曲了我國自古以來尊師重道的優良教育傳統,更使得如今的教師形象在社會評論中大大打了折扣。希望那些面對“大禮”誘惑的老師,能夠認識到自身行為對學生、對社會所帶來的影響,以教育界中的優秀教師為榜樣,守住教師的道德底線,做好教書育人的本職工作,還教師節一片清澈透明的天空。 (台灣網網友 王春曉)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