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教師資格終身制重在有效執行

時間:2012-09-11 14:18   來源:台灣網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今後中小學教師資格將不再是終身制。上海市教委人事處處長周景泰透露,上海中小學教師將不再是“鐵飯碗”,教師資格或改為每五年註冊一次,只有連續註冊五次,即任職25年以上,才可以免註冊。如果考核不及格,將退出教師崗位。(中廣網9月10日)     

  教師從業資格終身制的被打破,在輿論中得到了絕大多數人的贊成和支援,可見對教師隊伍從業資質問題的改革已經到了一個需要面對和解決的階段。長久以來,教師作為一種體現著精神價值的特殊職業,其地位是受到人們廣泛尊重的,尊師重教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成為老師,也成為許多人的職業夢想。但是隨著社會的變遷和人們價值觀念的轉變,教師這一職業的性質在新的社會環境和人文環境中開始逐漸變得有失純粹,一些與教師職業操守不符的觀念與思想開始摻雜其內,在人們心目中,教師的形象已慢慢地從“神壇”上走下來,教師從業資格和標準的界定開始漸漸模糊不清,以至於在教師隊伍中出現了一些不合格的教師,在工作態度、工作能力甚至道德素質、品德修養上反映出了一些令社會關注的問題。在這一時刻,國家教育部門能夠及時出臺新的制度和規定,對整個教師隊伍進行有針對性的考核,保證教師隊伍的教育能力和自身素質,使之更好地服務於教育事業,培養人才,其出發點與落腳點無疑都是積極的、正確的。

  但是如同許多好的舉措在實施過程中往往難以得到有效落實一樣,打破教師資格終身制在每五年一次的考核中考什麼、怎麼考、誰來考等問題在該項制度推出之後便隨即受到詢問與猜測。人們擔心該項舉措在最後終究演變成一個過場,以形式主義替代考核,並不能真正起到提升教師能力素質、優化教師隊伍結構的作用,甚至在推行的過程中可能衍生出其他的問題,如教師為了應付考核而忽視真正的教學品質,加重了教師的工作和心理負擔,使其工作偏離了教育的本質要求,以及出現新的教育腐敗問題,讓考核出現“越考越亂、有違初衷”的局面。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實踐過程中為了事物的完善,不斷確立新的制度,敢於向舊的機制體制“開刀”,這只是進步與成功的開始,為了新制度新舉措的落實到位、行之有效併發揮作用,則更需要強有力的執行力對其進行保障和監控,不讓新制度及舉措成為一紙空文。就對教師進行考核而言,應當在實施的過程中找到考核內容與教學品質的平衡點,注重實效,使之相互間不産生矛盾和衝突,確保教師的真實水準不因不合理的片面考核而受到不公正的影響。考核內容也應當務求實效,不以論文代考、不以職稱代考,不搞形式化和表面化,而以教師實際的教學水準和學生的成績作為基礎參照及硬性指標。同時更要注重對教師的師德品行進行有效監督和測評,在德與才之間做出一個正確的取捨,保證教師隊伍的純潔性,杜絕有損師德師風的事件發生,維護教師隊伍的良好形象等。教育部門應當在改革工作的全盤上進行仔細分析和慎重思考,從這些令社會關注的問題入手,制定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措施和計劃,這樣才能得到人們,特別是家長和學生的認可,教師隊伍的工作能力、業務素質以及社會認可度也才能在根本上得到提高。 (台灣網網友 王明遠)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