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榜不可怕,可怕的是頹廢!

時間:2012-07-19 14:00   來源:台灣網

  今年的高考結果即將揭曉!無疑,這個掌控考生與家長喜怒哀樂的“總開關”,肯定使有人歡喜有人憂。依常慣例,緊接下來,便是金榜提名者趾高氣揚,中箭落馬者垂頭喪氣,此一情愫不但縈繞考生,就連考生的家長、親人乃至家族,可能都要被此情緒氛圍籠罩一段時間。這也難怪,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高考分數之高低,不但可以改變考生自己的命運,就連家庭、家族之興衰成敗,似乎也都在那“含金量”頗高的分數與“鍍金量”不同的錄取通知書中啦!

  其實,高考如同一局牌。如今,隨著社會公平、公正、透明度的升級,“一考定終身”的弊端正在逐步革除。由是觀之,考生也好,家長親友也罷,大可不必對此過於認真和苛求。如果把落榜的考生成績比喻成在玩牌遊戲中的暫時失利,那麼,你惟一的努力,就要積極打好手中抓到的這副“差牌”;至於那些手抓“好牌”的高考得志者,更應冷靜頭腦,千萬別把“好牌”給出黃了!要知道,“出水才見兩腳泥”,高考高分,慶賀是可以的,得意也未嘗不可,但若要是忘形,那就不好了,因為高考只是“人生牌局”中之九牛一毛,為時尚早。

  美國第34任總統艾森豪威爾,年輕時常與家人玩紙牌遊戲,也常為抓不到好牌而抱怨而灰心喪氣。母親啟發他説:“打牌就像人生一樣,不管你手中的牌是好是壞,你都必須面對。你能做的,就是讓浮躁的心情平靜下來,把自己的牌打好,力爭打出最好效果。”日後,艾森豪威爾把這一哲理應用於政壇之中,終於獲得了成功。國人不妨從這個洋故事中嚼出點味道來,並將之應用在我們的“考場”、“官場”、“職場”等處,情形就會好得多,心就能平氣便可順理也就懂。尤其,作為都有望子成龍之心的中國家長,要從“孟母三遷”這傳統的教子巢穴中擺脫出來,學學洋母親的寬闊胸襟,與國際適當接軌。 

  我國古代,金榜提名卻名落孫山、屢試不及反事業有成者大有人在。清代著名文學家蒲松齡,便是屢試落榜的失意門生,可他沒有悲嘆失志,寫成了流傳千古的《聊齋志異》等名書,聳立起中國古典文學史上的一座豐碑。蒲公落地誠可敬,范進中舉不可學。其中的品位,個中之境界,更是值得為人父母和莘莘學子們琢磨細品。(台灣網網友 葉炳昌)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