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最牛釘子戶”:堅持夢想,何錯之有?

時間:2012-06-04 11:03   來源:台灣網

  6月2日,被戲稱中國“高考最牛釘子戶”的梁實在成都一老茶館內緊張備戰2012年全國高考,這是他個人第16次參加全國高校招生考試。現齡45歲的梁實每天都要花6個小時時間復習功課,到茶館學習也是他多年來養成的一種習慣。梁實表示,若今年還不能考進理想中的大學,2013年還將繼續奮鬥。(《中國經濟網》6月3日)

  從“高考最牛釘子戶”到 “中國第一鐵腦殼”,再到“現代范進”,這些稱號多少帶有嘲弄之意,無不透露出對這位16次參加高考的“達人”的否定和質疑。對此,我不以為然。在一個多元的社會,作為個體追逐夢想、堅持圓夢,何錯之有?

  條條大路通羅馬,梁實為何非在一棵樹上吊死?其實梁實並不是把高考當作通往成功的道路,而是在圓自己心中的夢想。通過高考成為四川大學法律系的學生,這是梁實25年來的夢想。為了實現這一夢想,16年來他孜孜以求,堅持不懈地參加高考。或許,對社會的普世價值而言,他這種做法不值得提倡,我們也不贊成它人學梁實這樣,年復一年地參加高考。但在一個多元和包容的社會,我們應當寬容對待這樣一個稍顯特立獨行的個體。在如今顯得浮躁的社會,勇於堅持夢想、執著于自己的追求,難道不是一種稀缺的品格嗎?而且,參加高考的過程,何嘗不是加強學習和提升自我的過程?梁實把看書學習當成了一種生活姿態和需要,看書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家裏到處是書,坐在沙發上看書,在公園散步也看書……俗話説,活到老學到老,堅持學習,何錯之有?

  高考不是人生的唯一齣路,不是所有人的價值“範式”和成功“哲學”。需要説明的是,梁實在現實生活中並未吊在高考這一棵樹上。他在堅持圓夢的同時,並未放棄對社會和家庭責任的承擔。縱觀梁實整個的人生,梁實算得上是一個小小的成功人士了。僅僅用了一年,他就賺了上百萬元。1998年,他還在雙流縣白家鎮建起了建材廠,妻子劉群在富森美家居開門市,生意越做越紅火。梁實之所以至今不肯放棄高考這個夢,與其説是個人發展和生存的迫切需要,倒不如説早已轉化為一種精神的寄託和追求。當事業逐漸穩定,有了更多的自由空間時,正是他重燃高考夢想的時刻:“現在事業走上軌道了,可以花時間做點喜歡做的事情了。”正如梁實的妻弟説的:“梁實高考就跟別人打麻將一樣,就是把高考當成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了。他不會像很多高考生那樣,因為考不上而痛苦。”

  人應該有所追求,有所堅守。在今天這樣一個快餐年代,“夢想”變得越來越昂貴,似乎只能在心中片刻停留,一旦碰壁便很容易煙消雲散。一些人為了生活,在做自己不愛的工作,一些人為了利益,去當不願當的人。梁實卻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他對於夢想的理解,就算一意孤行,也是幸福的。從梁實的身上,我們能學到一種精神,它叫堅持與執著!(台灣網網友:岑湘梅)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