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住高考假貧困

時間:2012-05-22 14:35   來源:台灣網

  我國的扶貧移民如火如荼,目的是讓貧困人搬離貧困地。這裡説的是一種搬進貧困地區的“移民”,可能在蠢蠢欲動。

  日前,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務院扶貧辦五部門聯合發文,組織實施面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從2012年開始,“十二五”期間,每年在全國普通高校招生年度計劃總增量中安排1萬名本科招生計劃,面向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參加全國統考的考生,實行定向招生。

  對貧困地區而言,這無疑是個好消息。但是,寒門學子喊好之時也條件反射般地産生一種不安,擔心“政策”玩不過“對策”,自己的機會被名不副實之人掠取。當然,公然的“掠奪”是不可能的,怕的是暗度陳倉。

  有人可能問,專項計劃裏有具有貧困地區戶籍和當地高中三年學籍這類“硬杠杠”,造假沒可能吧?我不能説一定“有可能”,只是想,人人獨一無二的身份證也有一人拿幾個的,根本與軍隊毫無關係的人也能揣個軍官證,而且這些個證不是出自民間,而是出自真正的公安部門、軍隊機關,拿著能進機場上天,能辦護照出國。那辦一個貧困地區的戶籍、一份當地高中三年的學籍,還能難於登天不成。

  不可否認,在一些國人的理念當中,逾越規矩、尋找漏洞,託人情、鑽空子那是“得意之作”。傳統上,中國人歷來注重人際關係,注重人與人之間構建的情感和關聯。所以,劉備托孤時沒有公證人,也沒有授權書,只有忠義和信任;孔乙己賒賬時也沒有白條,沒有字據,只有鄉里鄉親的情義。因為,歷史上的中國沒有健全的法治,也缺乏有約束力的機制,人們依靠的不是剛性的制度,而是彈性的關係。長期的生存經驗,使得找漏洞和鑽空子的國民性,在很大程度上潛入了我們的骨髓而代代相傳。

  也不可否認,各種教育優惠政策只要一齣籠,如特招生、保送生、免試生、體育特長生之類,結果總是讓優惠政策成為“拼爹政策”,成為權二代、富二代的一場盛宴。就説保送生制度,《中國青年報》社調中心調查顯示,82.2%的人認為現在的保送生大都是“關係生”,90.5%的人認為,高考保送生制度容易滋生腐敗。這加大了人們對教育優惠政策的失望,損傷了教育公信力。今天的“專項計劃”,如果沒有嚴格而嚴厲的措施,誰能保證考生“移民”的假貧困現象不出現?

  忽然想起有一期“壹周立波秀”,周立波提了一個建議:我們當前實行的的是行賄者和受賄者同罪,這樣行賄者怎麼敢舉報索賄者、受賄者。不如改為一年以內如果行賄者舉報受賄者,不追究行賄者刑事責任,只追究受賄者刑事責任,或改為任何時間只要舉報都不追究行賄者刑事責任。周立波説這話時,估計知道他的建議只會被“有關部門”一笑了之,所以他説完之後是一臉自嘲的苦笑。

  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周氏建議”可行不可行,而是在於辦法總比困難多,看敢不敢採取非常措施。就這個貧困地區招生的特殊政策,未必不能來點特殊的防假措施。比如,對招錄的1萬名學生實行“過篩”,不僅審查其現有戶籍和學籍,還追溯其原籍。現在的網路系統,搜索一個人的相關情況是小菜一碟,認真一搜索“嫌疑人”自然會露出痕跡。對突擊“移民”的家貧困學生,終身禁考,讓其在巨大的違規成本面前退避三舍。又比如,考生招錄資訊全公開,百萬元獎勵舉報屬實的人。且不説為了社會正義,就是為了一夜暴富,也會應者如雲。

  威懾之下沒人敢造次,國家百萬財政也就省了。更重要的,沒人敢造次了,一道普照貧困地區教育公平的陽光,一縷溫暖寒門學子的甘泉,將凝聚成我國教育史上的又一道普世風光。(台灣網網友:林鄂平)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