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官親不打折”説破了樓市的秘密

時間:2012-06-28 14:56   來源:台灣網

  深圳一李姓女子自稱是某書記的親戚,從開發商手中拿得批條,可以7.8折購買兩套大南山紫園別墅,低於市場價839萬元。開發商稱向某書記彙報此事後發現該女子並非領導親戚,不同意按折扣價賣房,女子指其不講信用。經記者查詢到,此書記現為省管正廳級官員。(6月26日《大河報》) 

  房價畸高不下的時代,官員親戚卻能夠以市場價的7.8折購買別墅,轉手就可以賺取數百萬的新聞撩動著底層民眾的神經。儘管新聞中的李姓女子最終還是功虧一簣,但凡事難在經不起假設,試想,假如她真的和某書記有親戚關係,是否就意味著幾百萬唾手可得?那麼,在我們身邊,又有多少這樣的官員親戚在大發橫財呢? 

  個案的偶然曝光,大多數時候其實反映著一種潛規則的盛行。從這則新聞來看,開發商已經有了“非官親不打折”的潛意識,面對某書記的親戚,甚至還親自出馬,其巴結權力的心態躍然紙上;而在某書記看來,開發商的做法顯然早已是一種共識,若非如此,出於維護權力廉潔形象的需要,都應該對開發商的行為予以斥責並積極舉報。 

  心照不宣的樓市交易秘密,不小心被假“官親”揭開,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樓市:畸高的房價裏,有開發商賺取的暴利,也有“官親”們漁利後吹大的泡沫,更有權力尋租後的成本轉嫁,這些又共同構築起了綁架民眾利益的壁壘。透過這些被揭開的樓市秘密,我們明白了房價調控為什麼總是不如意,各種救市鬧劇為何頻頻上演。 

  地方政府為了土地財政,部分官員也為了從中謀取利益,必然要傾盡全力照拂樓市,即便是國家祭出調控重拳,也不惜以“微調”的方式進行對抗。在權力的蔭庇下,為賺取更多暴利,開發商自然也會投桃報李,以低價購房進行利益輸送無疑是最隱蔽也最常見的手段,比如早前浙江省人大常委副主任張家盟就曾以僅1/2市場價的價格買到一套商品房。 

  毫無疑問,要想讓房價回歸理性,勢必要斬斷權力與開發商之間的這種曖昧關係。而這,亟需要儘快完善制度設計,給權力套上法律的龍頭,用陽光碟機除已經根深蒂固的“潛規則”,尤其是對官商之間的利益輸送要以重典懲治。如果放任“非官親不打折”之類的潛規則繼續存在,不僅無助於房價理性回歸,還將進一步戕害政府公信力。(台灣網網友:禹海君)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