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如何看懂大城市的高房價

時間:2011-06-24 15:49   來源:台灣網

  第四屆世界環保大會于2011年6月18-21日在中國海濱城市青島舉行。在大會舉行的過程中,鳳凰網財經獨家專訪了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賀鏗,就建築的低碳節能、房價和經濟走勢等問題進行了交流。而就房價問題,賀鏗認為大城市房價應該高,感覺貴可以到別的城市去買。(6月21日住在杭州網)

  居高不下的房價已經成為國人心中不願提及的痛,但在公共場合,經常能聽到官員和專家們關於房價的高論,這已經不是第一次聽官員説“房價應該高”的論斷了,往往此類“高論”一齣,必定引來板磚無數。一會説是未婚青年太高推高房價,一會又説是丈母娘給逼出來的,各種花哨的“解讀”讓人真看不懂大城市的高房價了。

  高房價最容易撩動國人最脆弱得神經,其實並不奇怪,這畢竟牽涉到許多家庭的生活,既關係到政治穩定,也關係到經濟穩定。在大多數時候,我們在感嘆高房價的時候,往往都是只看到顯現高房價的阿拉伯數字,而要真正看懂它,還必須跳出高房價這個現象,探究出隱藏在房價背後住房供給和收入分配的問題。

  房子不同於一般的商品,既是一種在市場交易的商品,也是一種被賦予社會公共服務的公共産品。作為一種商品,其在交易過程中,所遵循的是市場交易原則,在價值的體現上,與其供需有著莫大的關聯。所以在大城市中,商品房的價格不僅取決於成本,還取決於供需。是否出現了高房價,也與這些因素關聯,如果出現了高房價,説明存在這樣的消費群體。所以我們在談論高房價的時候,判斷高房價有沒有基本面得支撐,要看買房人的收入,而不是全部人群的收入。只要這種供給,能夠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那就是正常的。

  而當作為一種準公共産品時,這就與市場交易關聯不大,與我們的收入分配扯上了關聯了。這首先是政府在土地財政收入分配上的轉變,能否抑制出土地財政的衝動,增加對限價房等用於保障民生的土地供給。能否對這種保障房的建設的認識上升到財政上轉移支付和收入再分配的調節上來。

  但是在現實中的真實情況是,在這個收入分配呈現啞鈴型的社會裏,高收入群體可以隨意消費商品房,我們雖然不能就此説明存在炒作的嫌疑,但房價還是會被這個群體節節推高,以至根本反映不出真實的市場交易。作為中間的中産階層,則不幸地成為被高房價的受害者,被節節攀高的房價壓得喘不過氣來。當他們以為放棄商品房的夢想,對保障房寄予希望時。但卻要懷著這樣的期許,那就是地方政府能夠主動摒棄土地財政的思維,能夠主動放棄利益的羈絆,從保民生的角度多提供建設保障房的土地供給,而在目前的情形看,這對地方政府來説,是一種多麼稀缺的智慧和勇氣。

  對於居高不下的房價,是不是存在泡沫雖然重要,但還不是最關鍵的問題,其所反映和引發的收入和住房分配不均的問題恐怕跟更需要關注。否則你永遠看不懂這大城市的高房價。(台灣網網友:高亞洲)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