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系列評論之李登輝已病亡②:“民主之父”只不過是臺灣亂源之罪魁禍首

2020-07-31 21:1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兩岸快評第908期】 

  

  中國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表示,希望李登輝之病亡,代表著一個臺灣價值混亂時代的結束。那麼,何為臺灣價值?不錯,某些臺灣人經常自詡為所謂“亞洲民主燈塔”,自認為“自由、民主”就是臺灣價值,而這個“價值”的塑造者,即是李登輝。部分綠營人士表示李登輝因在其任內推動臺灣首次民選領導人並當選,可稱之為所謂的“臺灣民主之父”。

  但當李登輝之名已成歷史塵埃,再回頭翻翻那段歷史,不難發現,李登輝給予臺灣之民主,其實是臺灣此後二十多年混亂的源頭。與其説李登輝是“臺灣民主之父”,倒不如説此人是撕裂臺灣社會、扭曲臺灣民眾史觀的罪魁禍首。

  蔣經國晚年為鞏固國民黨在臺灣執政的合理性,欲提拔本省人擔當要職,夾著尾巴做人的李登輝抓住時機,在蔣百年之後,接過島內政治權柄。一場處心積慮,以“民主”為名,在“本土化”偽裝之下的“臺獨”之路,已在李登輝的算計之中。

  此後,李登輝先在國民黨內掀起主流非主流之爭,逼黨內少壯外省精英出走,第一次肢解國民黨;同時他扶植民進黨做大,通過民選機制,給民進黨創造政治土壤,讓民進黨一步步具備足以挑戰國民黨的能量。此後他又閃電“凍省”,2000年選舉中“挺連棄宋”,第二次肢解國民黨,暗助陳水扁上位。

  自此,臺灣社會在陷入永無寧日的政黨紛爭的同時,“兩蔣時代”留下的大中國史觀和大中華情懷,被李登輝及其“臺獨”路線追隨者,用披著“本土化及民主外衣”的“臺獨史觀”逐漸侵蝕,藍綠惡鬥、族群對立,已成為臺灣社會無法再完全彌合的一道道傷口。李登輝之輩,以一己之私,為滿足個人對政治的慾望和野心,將臺灣拖入懸崖斷壁般的“臺獨”絕路之上。

  當然,島內不乏有給李登輝唱讚歌的。這群人毫無例外,都是喝了李登輝奶水成長起來的“臺獨”政客,他們都是順著臺灣民主之亂爬上來的,沒有李登輝,就沒有這群人的政治舞臺。李登輝的病亡,這群人象徵性地哀嚎幾句、嘆息幾聲,也是對所謂“知遇之恩”的一點回報。

  李登輝已走入歷史,其留給臺灣這筆混亂的政治遺産,正如洪秀柱所言,是時候終結了。李登輝“臺獨”路線追隨者們,要認清現實,海峽兩岸的實力對比早已發生了不可逆轉的變化,在這裡,還是要不厭其煩地再次強調,“臺獨”絕對是不歸之路。臺灣再亂下去,只會加速兩岸統一的進程。

  美西方並沒有壟斷民主定義的權力,直選也並不等於民主,臺灣價值更是遠遠大於所謂西式民主所賦予的狹窄概念。臺灣同胞,尤其是年輕人,要看到,臺灣價值在於它處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歷史地位之中,臺灣唯有回到祖國懷抱,臺灣價值才會彰顯出燦爛耀人的光彩。(文/燕新臺)

[責任編輯: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