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艱難行走中的“最後一哩路”將去向何方?

時間:2013-09-18 14:05   來源:台灣網

  近兩個多月來,民進黨在轟轟烈烈的“迎扁返黨”後,又適時舉辦了持續一個月之久的“執政八年研討會”,再加上預計九場的華山會議,以及備受矚目的“馬蘇辯”因蘇貞昌打退堂鼓而不了了之……民進黨在兩岸政策上的頻繁動作,從最初引發全臺輿論關注,到如今已經激不起媒體興趣,原因無它,皆因這些事件都暴露出了民進黨在兩岸政策上的黔驢技窮。雖然,民進黨內部出現了一股大陸熱,不僅兩岸論述增多,重量級政治人物也紛紛登陸,但這些表面的變化始終掙脫不開“臺獨”的枷鎖,也讓外界看不出民進黨調整兩岸政策的能力,也就當然無法持續吸引媒體關注了。

  一、論劍也好研討也罷,都沒變出新花樣

  兩岸關係自2008年以來的發展早已證明:臺灣百姓的福祉,依存于兩岸和平發展中。但民進黨作為一個有著執政野心的政黨,卻迄今未能開啟與大陸的對話,也沒能展現出處理兩岸關係的能力,不能不説是個遺憾。沒有新的兩岸政策則得不到多數臺灣百姓的支援,也就得不到選票——認清這一事實的民進黨近段時間做了不少改變,預定九場的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擴大會議”(又稱“華山會議”),即因此誕生。

  如今,華山會議已舉辦4場,剛開始確實吸引了全島媒體的眼球,但隨著議程推進,只求辯論形式而無辯論結果、更難達成共識的會議瀰漫著保守、空洞、平乏的氣氛,迅速掃落各方期待。有島內媒體一針見血地指出,“華山會議”徹底淪為形式主義“清談會”,無法破除民進黨的兩岸政策罩門,難以擴大黨內理性務實聲音,反成各派權鬥工具。

  第一場“華山會議”7月4日登場,民進黨主席蘇貞昌親自主持,主題為“民進黨對中政策的核心價值與願景”;第二場7月25日召開,主題是“如何處理九二共識”,還特別邀請了前“國安會秘書長”、“九二共識”名詞創造者蘇起作引言人;第三場8月15日召開,民進黨內“極獨”大佬遊錫堃主持,主題是“如何因應‘中國因素’在臺灣”;8月29日,蔡英文主持了第四場會議,主題是“兩岸公民社會如何交流”。四場下來,民進黨收穫的不是兩岸大眾的驚喜,而是一堆“質疑”,這其中又以“玩假的”為最。

  外界原本看好民進黨內中生代能在這個“絕佳舞臺”上充分發表兩岸論述,卻不料第一場時原報名參加的40名“立委”只來了7個,此後幾場更是難覓身影;而“元老級”的邱義仁、遊錫堃、林濁水等卻紛紛現身、頻頻發言,正應了民進黨中評委黃俊哲的那句:或許大家都知道“華山會議”是“開假的”,所以不如不面對。對於會議內容,本以為會上演1998年民進黨“中國政策大辯論”的氣氛,但幾輪下來卻是一團和氣的“各自表態、互不反駁、不求共識”,甚至沒有任何爭辯環節,外界的預想又一次落空。會議落幕,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的討論也隨之嘎然而止,仿佛微風吹過般未留下任何痕跡。甚至對於“九二共識”,民進黨仍是反對者老調重彈,有新意者跳不出“兩國論”、“一中一台論”,在“臺獨”理念各種包裝底下的論述,無論如何也難讓兩岸大眾看出民進黨有調整兩岸政策的意願。

  華山會議九場未畢,民進黨智庫新境界文教基金會又在8月底推出了為期一個月的“8年執政研討會”,邀請70多位陳水扁執政時期的政務官、學者專家與會。因為2008年那場潰不成軍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外界普遍預料這場研討會應是以“檢討”為主,但主辦方卻説,民進黨執政的8年絕不是失落的8年,研討會處理的是8年執政成果,至於陳水扁的功過則不會討論。如此説法,真是令輿論大跌眼鏡:原來這只是一場歌功頌德的“慶功宴”以及自我安慰的“取暖會”!只是,回顧2000年到2008年臺灣社會的發展情況,民進黨真的有“功”可“慶”嗎?如果有,又為何會在2008年被臺灣民眾選下了野呢?

  蘇貞昌在陳水扁重新入黨後,又高調以這一系列的研討會大動作為扁平反,再加上其前不久稱“臺灣已是主權獨立國家”的公開表態,已然令民進黨的“臺獨”核心價值得到進一步強化。在此基礎上,所謂的“華山論劍”,所謂的“8年執政研討會”,都註定不過是表演的噱頭罷了。蔡英文2012敗選時點出民進黨兩岸政策還要再前進的“最後一哩路”説,完全未見於這些會議中;只有蘇貞昌那句“民進黨不能跟國民黨比爛”很有建設性,但綠營現在出現一種氛圍,認為馬英九民調已經低成這樣,2014“七合一”地方選舉鐵定會贏。正是這種癱軟的氣氛,讓民進黨失去了檢討的動力。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