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深化交流合作增強臺灣經濟實力

時間:2011-09-07 08:32   來源:台灣網

  美國商業環境風險評估公司(BERI)上周公佈的《2011投資環境風險評估報告》指出,在列入評比的全球50個國家和地區中,臺灣與挪威並列全球第3,僅次於新加坡和瑞士,並預期臺灣在未來幾年將繼續排在全球第3名。該報告不僅認為臺灣是目前最適合投資的地區之一,還看好臺灣的長遠發展。更值得一提的是,報告明確指出,臺灣經濟發展的動力主要來自於兩岸簽署ECFA後的經貿深化交流與合作。

  香港《大公報》6日發表評論指出,穩定的政治環境是吸引投資者的重要前提,一個瀕臨戰爭邊緣或兵荒馬亂的地區絕對令投資者卻步。事實證明,兩岸3年來簽署的15項協議給臺灣經濟注入了新血,增強了臺灣經濟的“體質”。

  評論説,以往臺灣的投資環境排名多徘徊在第5、6名,最好的成績也只是第4名,今年首次進入3甲,是10年來最好的成績。今次各項評比指標中,臺灣的政治環境和營運能力最獲好評。

  穩定的政治環境是吸引投資者的重要前提,一個瀕臨戰爭邊緣或兵荒馬亂的地區絕對令投資者卻步。自2000年陳水扁上臺後,意識形態挂帥,拋出“一邊一國”論,大搞“去中國化”,導致兩岸關係跌至谷底。而臺海局勢不穩令投資者擔心兩岸一旦開戰,投資所得將化為烏有。因此,2005年BERI評比中臺灣的政治風險排名(名次越高風險越低)為第15名,但隨2008年5月國民黨重新上臺,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致力修補與大陸的關係,海峽兩岸上空的陰霾一掃而光,當年臺灣的政治風險也隨即下降,排名上升至11名,兩岸簽署ECFA後,該項排名今年更躍升到第7名。

  評論指出,在營運能力方面,臺灣的潛力被看高一線,僅次於新加坡,與瑞士並列全球第2名。BERI認為,越來越多的大陸游客到臺灣觀光,將刺激島內旅遊相關行業的基礎建設,尤其旅館業者3年內將投入約770多億元(新台幣,下同),以提升旅館環境和設備。大陸自2008年7月開放居民赴臺遊以來,陸客赴臺旅遊人數超過234萬人次,大陸已經成為臺灣第一大客源市場,為島內帶來逾千億元的商機。而今年6月底啟動的陸客赴臺個人遊,也將讓臺灣更多的行業受惠。據臺灣經建會統計,2008年至2013年臺灣酒店業者將投資超過1500億元擴建、新建旅館,以滿足未來觀光市場需求。餐飲業者去年投資超過20億元,今年上半年的投資金額已達22億元。

  當初兩岸商議簽署ECFA時就有學者指出,ECFA除了深化兩岸經貿關係,還能吸引外商投資臺灣。如今果然應驗。這不僅體現在國際排行榜的一個名次上,實際上當ECFA生效後,越來越多的海外企業希望以臺灣為跳板進入大陸市場。據悉,臺灣經濟部就外商來臺建立研發中心的招商目標為每年5億美元,往年一般僅實現6成至7成,去年達到8成。外商中以日本對臺投資意向最踴躍,今年前5月日企對臺投資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6成。

  評論最後説,臺灣除了投資環境評比躍居全球前列,綜合競爭力也排在全球第6位。顯然,兩岸3年來簽署的15項協議給臺灣經濟注入了新血,增強了臺灣經濟的“體質”。今年是兩岸關係承前啟後的關鍵年頭,希望兩岸同胞能維護和珍惜兩岸和平發展的成果。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