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與個人遊 為臺灣經濟開創新契機

時間:2011-06-29 09:03   來源:台灣網

  大陸游客赴臺個人遊昨日首發,ECFA亦於今日屆滿一週年。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刊載社評表示,ECFA、個人遊所帶來的契機,將有機會為臺灣再一次開創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跡。

  全文摘編如下: 

  大陸游客赴臺個人遊昨日首發,2010年6月29日兩岸海協、海基兩會在重慶簽署“海峽兩岸經濟框架合作協議“(ECFA),亦於今日屆滿一週年,這一年來ECFA實施成效卓著,再加上個人遊的效應將持續發酵,將為臺灣經濟帶來無限的活力源泉。 

  ECFA成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來討論,首先,就累積兩岸互信而言,ECFA于2010年9月12日生效後,雙方根據協議內容,陸續開放銀行等服務業的相互準入,並於2011年1月1日開始實施早期收穫(Early Harvest)計劃,相互降低關稅。兩岸忠實履行雙方所簽訂的協議,對於累積雙方互信有極大的幫助,也有助於推動兩岸協商,維持兩岸和平穩定的關係。 

  其次,就ECFA早期收穫計劃的執行成效而言,今年1月1日ECFA早期收穫計劃開始實施,臺灣有539項産品可以減免關稅銷到大陸;大陸有267項産品可以減免關稅銷到臺灣,依據大陸海關統計, 今年第1至5月大陸自臺灣進口總額513.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1.66%。其中大陸給予臺灣早期收穫清單內貨品之進口額86.2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6.37%,減免關稅約4,277.1萬美元。 

  在農産品早期收穫方面,今年1至5月外銷大陸出口值為4,942萬美元,較去年同期790萬美元,大幅成長5.26倍,其中以石斑魚、茶葉、冷凍秋刀魚及生鮮甲魚蛋等表現最為顯著。 

  第三,就外商對臺投資而言,ECFA生效後,去除過去兩岸關係緊張所造成的負面影響,使臺灣投資環境恢復正常狀態,外商開始評估投資臺灣的可行性,例如,“經濟部”舉行“全球招商大會”,預計將有27家海外廠商與“經濟部”簽署投資意向書,總金額達新台幣1,082.5億元,預計創造就業人數12,900人。 

  此外日商也積極到臺灣投資,包括古河電氣擴充印刷電路板廠、計畫在雲林新設鋰電池所需的銅箔廠;化學材料大廠東麗集團也決定在臺南科技園區投資設立新公司。這些外商的反應顯示,ECFA生效後,臺灣已成為外商海外投資的重要選擇地。 

  ECFA生效後,臺灣經濟充滿活力,根據日前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公佈最新國際競爭力評比結果,臺灣競爭力排名全球第6名、亞洲第3名,是歷年來最佳成績。IMD並指出,ECFA簽署後,臺灣在擴大兩岸貿易、穩定臺海關係、以及增加企業投資與民間消費信心上“有很大的幫助”,這是臺灣今年排名繼續前進的主因。 

  ECFA簽署週年後,成效卓著,除累積兩岸互信基礎外,也促進臺灣對大陸出口、吸引外商對臺投資、臺灣的國際競爭力大幅提升。若再加上每日500名個人遊的大陸游客,臺灣經濟將充滿活力。 

  希望臺灣各界能團結一致,支援馬英九的兩岸政策,維繫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與繁榮發展、並善用ECFA、個人遊所帶來的契機,改善投資環境、擴大對外招商,創造就業機會,為所有臺灣人民再一次開創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跡。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