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風波”激起臺灣無數政治漣漪

時間:2009-11-06 16:14   來源:台灣網

  華廣網6日刊登評論文章表示,馬英九當局宣佈開放進口美國相關牛肉産品,在島內引發軒然大波。這場“牛肉風波”重創社會大眾對馬當局和國民黨的信任,使其陷入一場新的政治危機當中,同時亦連帶引發臺灣政壇多重政治效應,值得觀察。

  “牛肉風波”直接影響縣市長選情

  文章表示,由於進口美國牛肉産品的問題是一個關係到食品安全、民眾健康等社會大眾切身權益的問題,民眾極為關切,因而極易在社會輿論中發酵,而馬當局宣佈開放進口相關美國牛肉産口恰逢年底縣市長選舉前夕,因此,這場“牛肉風波”勢必對年底選舉産生直接而重大影響。

  馬當局決定開放相關美國牛肉産品進口的消息傳出後,民進黨立即大加撻伐,提出與美國重新談判、將議定書交“立法院”付委審查等要求,併發起“公投”聯署。毫無疑問,美國牛肉問題已經成為民進黨年底選舉政治動員的重要議題。而據媒體報道,國民黨輔選系統掌握,民進黨接連發動的“牛肉攻勢”,已對宜蘭縣、花蓮縣、新竹縣、雲林縣、嘉義縣、屏東縣等六個農業縣市選情造成負面衝擊。這表明,“牛肉風波”已對年底選情的影響已經顯現,國民黨文傳會主委李建榮11月3日也説,“牛肉議題,選前、選後的討論結果會很不一樣!”

  當然,就目前情況看,“牛肉風波”重創社會大眾對馬當局信任,使得部分縣市選民産生在年底選舉中懲罰國民黨的念頭,由此在一些縣市形成對國民黨不利而對民進黨較為有利的態勢,這已勢所難免,但最終選舉結果如何?是維持現有格局,還是民進黨打破現有格局有進一步斬獲?這些則尚難定論,有待進一步觀察,畢竟距離選舉投票還有近一個月時間,影響因素還有很多。

  選情看漲加劇民進黨內部權力爭奪

  今年6月底臺灣縣市合併升格最終定案,確定臺北縣市、臺中縣市、臺南縣市、高雄縣市合併升格為“直轄市”,選舉延後到明年舉行,由此而確定今年舉行縣市長選舉的只有17個縣市。由於這17個縣市中14個現由國民黨執政,民進黨執政的只有3個,加上陳水扁弊案拖累,因而民進黨的選情一度不被看好,甚至民進黨內部也相當悲觀,士氣低落。“88水災”發生前,連民進黨認為只要保住執政的嘉義縣、雲林縣、屏東縣,就是很好的成績。因為當時尋求連任的雲林縣長蘇治芬仍在弊案陰影中,嘉義縣候選人張花冠與國民黨候選人翁重鈞實力相當,是一場苦戰,僅有屏東縣長曹啟鴻較有連任勝算。而更悲觀的人則認為,扁案影響仍在,17縣市全軍覆沒亦有可能。

  文章指出,隨著“88水災”的發生,以及之後國民黨各縣市分裂頻傳,還有國民黨中常委賄選、重選風波,不僅馬英九個人聲望嚴重受損,國民黨與民進黨雙方聲勢亦出現此消彼長態勢。特別是雲林縣“立委”補選大勝選後,國民黨候選人張麗善又退選,民進黨士氣大振,連帶拉起雲林縣蘇治芬的選情。與此同時,南投縣民進黨提名人李文忠民調支援度,從與國民黨候選人李朝卿百分之二十多的差距,拉近到現在個位數百分比差距;宜蘭縣雙方候選人則呈現五五波的態勢。這讓民進黨看到在南投和宜蘭勝選的機會,而“牛肉風波”的發生無疑增強了民進黨在這些縣市勝選、甚至更進一步的信心。

  然而,正因為“牛肉風波”讓民進黨年底選情聲勢看漲,亦帶動民進黨內部權力爭鬥的微妙態勢。民進黨重量級政治人物謝長廷、蘇貞昌、遊錫堃等各自成立輔選團、助選團,互別苗頭,在“牛肉風波”發生後更紛紛加大輔選力度,以圖撈取助選、勝選的功勞,為2012年出線卡位。特別是謝長廷,“牛肉風波”後輔選格外賣力,向選民喊出“打贏縣市長,美牛重啟談判”的口號;而針對民進黨十三屆二次黨代會期間遊錫堃提出的“天王退位”的説法,謝長廷子弟兵、“立委”管碧玲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民進黨內放眼望去,沒看到新一代政治明星,既然沒有人冒出頭,世代交替、天王退位,根本就是“假議題”。謝長廷“拔劍再戰”的鮮明態勢,無疑加劇著民進黨呂、遊、蘇、謝圍繞2012年出線權的角力。

  與此同時,由於“牛肉風波”讓民進黨年底選情看漲,謝長廷喊出了7席的目標,而遊錫堃更加碼喊出席次過半(8席)。客觀而言,“牛肉風波”導致一些縣市選情對國民黨不利而對民進黨較為有利的態勢,民進黨坐三望五是極有可能的,但要拿下7席甚至過半的8席則是極高難度的目標。謝、遊二人喊出這樣的口號,表面上看是激勵民進黨的鬥志和支援者士氣信心,但背地裏是否另有目的?如果達不到這樣的目標,是否會要求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下臺負責,從而掀起新一輪的黨內權力分配戰?現在喊出7席或過半的口號是否是為下一步“倒蔡”埋下伏筆?不好揣測,但似乎亦不無可能。

  “牛肉風波”亦引發國民黨內部卡位

  “牛肉風波”在國民黨內部同樣激起波瀾。臺北市長郝龍斌帶頭反對美國內臟和絞肉進口,臺北縣長周錫瑋加碼要求與美國重新談判,而嘉義市長黃敏惠更主動發起“公投”聯署活動,要求馬當局重啟談判。國民黨地方諸侯與馬當局決策不同調,首先當然是出於自身選舉連任利益的考量。嘉義市長黃敏惠年底要競選連任,臺北市長郝龍斌明年亦要競選連任,在選票壓力下,他們不可能為了支援馬當局與民意相左的決策而甘願得罪民眾、丟失選票影響自己的政治前途,因而反對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不過更值得觀察的是,在郝龍斌帶頭反對後,周錫瑋緊隨跟上,甚至加碼呼應民進黨重新談判要求,顯然是不想讓郝龍斌在這場風波中獨佔風頭,之後他又宣佈將參選明年新北市市長選舉,而這顯示“牛肉風波”已引發明年國民黨內新北市人選的卡位戰。無論是現在的臺北市,還是明年合併後的臺北市,在臺灣政壇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新北市卡位戰中的勝出者,意味著將在“後馬英九時代”的卡位中佔得先機。因而,因“牛肉風波”而提前引發的明年國民黨內新北市人選的卡位戰,會否連帶提前引發朱立倫、郝龍斌、周錫瑋等馬英九之後的國民黨政治新星“後馬時代”的卡位戰,值得關注。

  此外,這場“牛肉風波”中,無論是國民黨籍縣市首長還是黨籍“立委”出現反對聲音,固然與這些政治人物因顧及選票而必須順從民意有關,但也與他們對馬當局高層決策方式不滿有關。據媒體報道,此次馬當局與美國談判牛肉問題,僅由少數高層掌握,當局相關專業部門如“衛生署”負責人都在狀況外,而馬當局決策前也未與“立院”黨團及縣市首長充分溝通,以至消息一齣“立院”黨團不知如何應對,縣市首長各自為戰。目前,國民黨“立院”黨團雖已掉轉槍口,與馬當局一致應對民進黨的進攻,但黨籍“立委”和黨籍縣市首長的不滿也可想而知,這種不滿情緒當會引發一些後續動作。因此,此次風波之後,作為當局最高領導人與國民黨主席一肩挑的馬英九,未來如何理順黨政關係、行政當局與“立院”黨團的關係、決策高層與縣市首長的關係,完善決策機制,這也是值得後續觀察的問題。

  總之,一場“牛肉風波”,民眾最關心的是食品安全和自身健康問題,政黨和政治人物雖然也把民眾的關切挂在嘴上,但骨子裏關切的卻是各自難以放在臺面的政治利益,由此自然激起諸多政治漣漪。11月5日,國際趨勢大師約翰?奈思比訪問臺灣時表示,臺灣不要只重視政治,而要重視經濟。然而,這在現今的臺灣何其難也。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本文不代表台灣網立場)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