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關注31條】31項措施讓臺胞更加心向大陸

2018年03月14日 16:27:00來源:台灣網 

  事件:

  2月28日,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29個部門,發佈實施了《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若干措施》明確了在投資和經濟合作領域加快給予臺資企業與大陸企業同等的待遇,以及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

  各方反響:

  《若干措施》開放力度之大、範圍之廣、涉及部門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出臺後在兩岸引發高度好評。

  臺商臺胞

  臺企聯發言人葉惠德:給臺商臺胞帶來更多更好的機會

  臺企聯發言人葉惠德對記者表示,臺企聯最近兩天正在談論《若干措施》,臺商們都覺得惠臺內容很全面、很務實,非常符合目前臺商臺企以及臺灣民眾來大陸發展的需要。 》》詳細

  涉臺工作人員

  昆山市臺辦主任何蓉蓉:積極推進實施細則

  3月2日,昆山市領導專門召開專題會議,要求各部門逐條對照,結合昆山深化兩岸産業合作試驗區建設,積極向上溝通,待措施的實施細則出臺後,推進實施細則在昆山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落到實處。 》》詳細

  專家學者

  清華大學臺灣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殷存毅:這是一份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文件

  為什麼這份文件這麼重要呢?這31項措施,從根本上解決了臺商和臺胞在大陸的身份認同問題,把他們和大陸同胞一視同仁,可以享受大陸居民同等待遇,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真正做到了“兩岸一家人”,具有重大意義。 》》詳細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張冠華:展現出大陸對臺工作新理念

  《若干措施》與過去大陸發佈的眾多惠臺措施不同,呈現出大陸對臺工作的新理念與新的治理方式。 詳細》》

  中國社科院臺研所經濟室主任吳宜:開啟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新時代

  31項措施是大陸新時代對臺政策的力作,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整體利益出發,以更加自信和從容的姿態應對臺灣問題的重大舉措,必將開啟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新時代。 》》詳細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永紅:體現鮮明時代特徵與積極進取思路

  體現了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的真誠意願,而且不管臺灣政局如何變化,堅持牢牢把握兩岸關係發展的正確方向,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體現了積極進取的工作思路。 》》詳細

  上海市公共關係研究院副院長李秘:惠臺31條是大陸對臺政策措施的重要發展

  “31條”將切實擴大臺企臺胞的受益面和獲得感。未來,大陸將成為臺灣同胞揮灑才華的大舞臺。》》詳細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朱松嶺:兩岸交流合作新措施體現大陸真心、暖心、貼心

  《若干措施》體現了大陸對臺灣同胞的真心、暖心和貼心,利於臺胞臺企更好地參與大陸改革開放的諸多進程,在其中實現企業的提升,個人的發展。 》》詳細  

  網友點評

  台灣網網友文劍:讓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

  即便臺灣當局對大陸的善意與誠心進行扭曲,但是臺灣同胞的眼睛是雪亮的,心是明鏡的,不被這些妖魔化大陸、蠱惑臺灣同胞的政黨政客欺騙,對大陸出臺的這些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便利舉措,用登陸的腳步和紮根大陸的信心作出回應。 》》詳細

  近期臺媒聚焦

  臺灣《中央網路報》14日發表透視集文章指出,對於臺灣的年輕族群來説,他們在臺灣薪水低,發展途徑窄,感到前途茫茫,看到這31條向他們招手的政策,向大陸發展之念便油然心動。

  評論認為,這31項措施受惠者則除了産業,更包括個人。臺灣教育界首當其衝,由於臺灣濫設大學,出現了所謂的“流浪老師”,他們雖學有專長,卻無教書之門。大陸廣發“英雄帖”,給予高待遇、好環境。此外,臺灣盛産碩博士,有學歷卻找不到工作,碩士生當警衛、苦力之現象普遍存在。一般大學畢業生則在22K(新台幣,下同)的低薪中掙扎求生,大陸也為他們開了大門,歡迎他們去參加證照考試,合格後可就地工作。這些惠臺措施同時施惠予影視業,過去所限制的節目製作演出,一律放寬,使他們有了許多在大陸發展的機會。

  評論還指出,這個吸引力之所以有功效,關鍵是臺灣的經濟環境日益惡化。俗雲:“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跑。”追求好的生存環境是人的本能,臺灣留不住人才,這是蔡當局無能的惡果。民進黨當局搞“臺獨”,“去中”,無視人民生活困苦,使原本和平發展的兩岸關係成為敵對關係,蔡當局若不回心轉意,臺灣人民吃苦是難以避免的。   

  無獨有偶,臺灣《新生報》發發表社評指出,惠臺政策所衍生的“磁吸”效應,有可能逐步發酵。綜觀臺灣整體政經發展環境,不免令人焦慮。多年來臺灣實質工資陷入僵化,人才同時也面臨逆差擴增,勞動人口下滑及工作環境不佳等問題,造成臺灣人才大量流失,産生“臺才外用”現象。

  臺灣《聯合報》14日社論表示,説穿了,31條惠臺措施的真正的目的是在爭取臺灣的人心。也因此,如果蔡當局還只想以威嚇重懲來約束兩岸的學術交流,其結果只會使自己走入死衚同,徹底失去人心。希望蔡英文比賴清德清醒一些,能看清這點。

  相關連結:港媒:31條對臺交流合作新措施,實質推動兩岸融合進程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