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關注31條】王英津:惠臺新政有助拉近兩岸同胞心靈距離

2018-03-05 19:5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2月28日,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發佈了《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這些措施涵蓋産業、財稅、用地、金融、就業、教育、文化、醫療、影視等多個領域,開放力度之大、含金量之高、涉及範圍之廣,可謂前所未有。特別是此次措施的出臺涉及多達31個中央國家機關部委,充分表明瞭中央高層對於推動這些政策措施的高度重視。

  審視新出臺的這批政策措施,對於維護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至少具有四方面的重要意義。

  其一,這是促進同胞心靈契合的重大工程。兩岸之間日益廣泛和深入的交流合作,能讓臺灣民眾更加了解大陸、熟悉大陸,有助於減少部分臺灣民眾對大陸的誤解和敵意。中共十八大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兩岸一家親”“兩岸命運共同體”“共圓中國夢”“促進心靈契合”等重要理念,為落實這些理念,大陸陸續出臺了一系列便利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的政策措施。在去年的中共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又進一步提出大陸將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願意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現互利互惠,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增進臺灣同胞福祉;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心靈契合。為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臺工作重要思想,大陸有關部門在短時間內迅速擬定了可行措施,為深化兩岸民眾的利益和情感連結奠定了政策基礎,有助於逐步淡化分歧,拉近心靈距離,促進心靈契合。

  其二,這是大陸主動推出和主導的兩岸政策體系。這些措施體現了大陸主動作為的對臺工作思路,在無私分享己方經濟社會發展機遇和成果的同時,卻不要求臺灣方面相應給大陸同胞提供相同待遇,足以體現大陸方面真誠為臺企臺胞辦實事、辦好事的善意。雖然文件名稱中使用的是“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字樣,但從內容上看,絕非僅限交流,已涵蓋深度合作;受益對象也十分廣泛,涵蓋社會各領域,特別是在大陸的臺商、臺生、臺胞無疑將首先受益。可以説,此次政策措施出臺既是為在大陸的臺胞提供更多便利,也為在島內深陷就業和發展困境的企業和民眾提供全新發展空間。

  其三,這是大陸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具體舉措。措施的出臺,表明大陸給臺企臺胞提供同等待遇不是停留在口頭上,而已落實到行動中。這些措施為臺資企業、臺灣同胞提供與大陸企業、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將給在大陸投資發展的臺資企業和在大陸發展的臺灣同胞帶來切實利益,有助於實現兩岸互利互惠,不斷增進臺灣民眾的福祉,團結更多臺灣同胞積極參與維護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其四,這是對島內“臺獨”分裂行徑的有力反擊。措施的出臺,説明大陸始終將臺灣同胞視為“一家人”“骨肉天親”,堅持將臺灣當局與民眾區別對待,採取不同政策。當前,民進黨當局放任、縱容島內“去中國化”“漸進臺獨”,大陸必然要採取強有力措施加以反對和遏制,但對臺灣民眾則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持續以更大的耐心、更有力的政策舉措做工作,引導他們認清兩岸合則兩利、分則兩害、“獨”則遭禍的客觀現實,團結他們一致反“獨”,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臺海和平穩定。

  這些政策措施的意義和影響,將隨著其落實不斷顯現。不出意外的話,民進黨當局和島內一定會如芒在背,誣稱其為“統戰陰謀”。但真金不怕火煉,相信絕大多數臺灣企業、民眾都會肯定和感受到大陸的善意和誠意,因為他們將從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中國人民大學國發院研究員  王英津)

[責任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