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關注31條】大陸擴大兩岸交流合作措施空前 各方人士齊點讚

2018年03月02日 20:30:00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3月2日北京訊 (記者 李傑 王鑫)2月28日,中國大陸發佈實施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31條新措施,開放力度之大、範圍之廣、涉及部門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

  這份名為《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的文件,由國臺辦、國家發改委經商中組部等29個部門後正式發佈實施。內容主要圍繞兩個方面:一是加快給予臺資企業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二是逐步為臺胞在大陸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文件發佈後,本網記者採訪了臺商臺胞、專家學者、涉臺領域工作人員,他們對《若干措施》都給予了高度評價。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張冠華:大陸惠臺 實實在在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張冠華在接受本網記者採訪時候表示,《若干措施》展現了十九大以後大陸對臺經濟工作的一些新的理念和新的治理方式,體現在如下方面:

  第一,體現對臺工作新理念。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提到“兩岸一家親”理念,《若干措施》就是對這種理念的落實和貫徹。《若干措施》涵蓋領域比過去的對臺優惠政策範圍更廣泛,更注重長期效應。在給予臺資企業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方面,釋放了多項措施,不僅惠及了更多的民眾和領域,更體現了“兩岸一家親”理念,體現了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兩岸經濟同屬中華民族經濟。

  第二,展現出對臺工作新治理方式。在民進黨在臺執政後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聯繫溝通機制與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停擺,臺灣的企業和同胞參與分享大陸經濟社會發展成果遇到政治阻礙,難以更多分享“一帶一路”、“中國製造2025”以及全面深化改革等帶來的發展紅利。在這樣的情況下,大陸及時出臺這些措施,進一步落實臺商和臺灣同胞在多個領域的同等待遇,就能夠讓臺灣的企業和同胞優先分享大陸的發展成果,體現了十九大對臺精神,展現出促進兩岸經濟社會交流的新的治理方式。

  第三,《若干措施》有利於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一方面,因為臺灣企業和居民能夠在大陸享受同等待遇,有助於臺商和臺胞更深的融入大陸的經濟體系,更多融入大陸的社會生活,直接促進臺灣與大陸的經濟社會融合。改變過去很多臺資企業在大陸呈現的“飛地”狀態。比如説臺資企業可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將有效促進臺商和大陸經濟融合度。

  對臺灣而言,這次惠臺措施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讓臺灣的企業和民眾能夠更多更直接分享大陸改革發展的成果,這樣對臺灣經濟發展、對臺灣企業以及臺灣民眾,都能夠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增加更多臺灣民眾在兩岸經濟交流中的獲得感。

  對大陸來説,對經濟和社會發展,也會帶來積極影響。臺灣仍有許多優勢産業,科技研發實力較強,臺灣的現代服務業如醫療産業等也具有一定優勢,同等待遇為臺灣的優勢産業和優秀人才在大陸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將為大陸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新的活力,有助於增加兩岸經濟關係發展的新動能。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