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民進黨釜底抽薪放狠招欲,動搖國民黨再起根基

2017年11月30日 10:45:35來源:台灣網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圖片來源:網路)

  2017年11月9日,臺灣地區行政管理機構通過了“農田水利會組織通則”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民進黨當局準備將臺灣“農田水利會”由“法人”改制為公務機構,其相關工作人員也就是“水利會長”及各級專任職員也改為官派。針對這一情況,媒體人楊昆福在《臺海》雜誌發表題為《民進黨釜底抽薪放狠招欲 動搖國民黨再起根基》的評論文章,詳細解讀了民進黨“修法”的原因,並分析了這樣做的後果。楊昆福指出,綠營如今種種荒腔走板的政治動作看似氣焰甚囂,但如若敗選下臺,先前的系列作為反而可能淪為自我設限的桎枯,等於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全文內容如下:

  2017年11月,民進黨針對臺灣基層組織採取的兩大動作格外引發關注。據報載,當月9日,臺灣地區行政管理機構通過了“農田水利會組織通則”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在該修正草案中,民進黨當局準備將臺灣“農田水利會”的角色位階,由“法人”改制為公務機構,其相關工作人員也就是“水利會長”及各級專任職員也改為官派。無獨有偶,在臺灣“農田水利會”改為官派之後,民進黨籍民意代表再加碼提案修改“地方制度法”,準備取消全臺灣的鄉鎮市長及鄉鎮市民代表選舉,全面改為官派。在“立法行政”“一把抓”,早已奠定“完全執政”局面的情形之下,民進黨再度大動作祭出狠招,背後有何深層考量與算計?又該如何看待與解讀呢?

  選不贏就掀桌?民進黨“願賭不服輸”

  儘管民進黨在2016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以大幅領先優勢擊敗了國民黨,完成了臺灣第三次“政黨輪替”。臺灣政黨格局重新洗牌,藍綠版圖大幅消長,整個臺灣的政治生態被嚴重“綠化”。然而,在基層的鄉鎮市層級及以下,以及與臺灣基層農民勾連緊密的農漁水利等組織中,民進黨並不佔優勢,可以説依舊處於相對羸弱的狀態,甚至在民進黨的南臺灣大本營中也呈現類似狀況,國民黨在臺灣基層中依然保有強勁根基與較大的影響力。

  如此情形折射在選舉結果中便是,民進黨難以撼動國民黨在上述相關組織中的優勢地位。以臺灣“農田水利會”為例,在2014年4月舉行的第4屆會長暨會務委員選舉改選中,在當時15個進行換屆選舉的“農田水利會”中,民進黨僅拿下4個,而國民黨則斬獲11個。包括設置在臺中的水利會聯合會在內,國民黨在全臺灣18個農田水利會版圖中,無疑佔據的絕對優勢。而在農漁會方面,在2017年2月舉行的農會選舉中,民進黨再次潰敗。先前曾揚言要拿下三分之一席次,然而最終民進黨打的如意算盤未果,臺灣農會系統依舊維持“藍遠大於綠”的版圖。對於這樣的結果,民進黨顯然難以樂見。早在2016年3月底,為了在農會及水利會改選中贏得主動,民進黨中央早已著手進行了佈局。當時,民進黨在該黨的中常會中還宣佈成立“農會與農田水利會小組”,專職應對上述兩次選舉。可見,對於如何拿走訪基層農民相關組織的主導權,民進黨極其重視並花了不少“心力”。

  為了達到特定目的,民進黨甚至可以“無所不用其極”。在臺灣農會代表選舉臨近之際,也就是2017年1月,民進黨利用在臺灣“立法”機構的席次優勢,臨時修改遊戲規則,強行修正農會“選罷法”,讓候選人有機會可以掌握農會會員名冊。對此,引發藍營民代強烈反彈和痛批。他們認為,臺灣農會所屬的96萬農民會員的個人資訊可能會因此外泄。並且,將為選舉“綁樁賄選”製造機會。顯見,民進黨為搶食臺灣基層農民組織,可謂步數花招盡出。然而,最終選舉結果卻證明他們依舊難以真正影響選舉棋局及走勢,臺灣基層農民組織在總體上依舊掌握在國民黨手中。

  而在基層的鄉鎮市長方面,民進黨在歷屆選舉中,同樣難以與國民黨匹敵。以近兩屆的選舉為例,相關資料顯示:在2014年的鄉鎮市長選舉中,在總數204個應選名額中,國民黨拿下80個,民進黨僅獲得54個;而在2009年的211個應選名額中,國民黨斬獲121個,民進黨只奪得34個。再加上不少無黨籍當選人實際上偏向藍營,國民黨在基層鄉鎮市長方面同樣佔據了絕對的優勢。鋻於此,民進黨在翻轉基層選舉無望乃至絕望的狀態之下,“惱羞成怒”乾脆掀桌不玩,索性直接動用“行政”及“立法”資源將選舉廢除。然而此舉無疑給外界留下了民進黨“輸不起”的惡感。

  鯨吞蠶食民進黨欲改變基層政治生態

  民進黨為扭轉基層選舉不利的情形,對基層組織採取鯨吞蠶食的手法,試圖通過各種手段讓它們産生質變,並使之朝著有利於己方的方向演化。這些手段有如動用行政資源及行政主導權來強行推動,利用“立法”機構席次優勢通過“立法”手段達到預期目的等等。對於臺灣基層組織主導權,民進黨早已垂涎三尺,早在2016年3月,民進黨尚未正式上臺“執政”之時,民進黨籍民意代表便已動作頻頻,已在推動被稱為“農改三法”的“漁會法”、“農會法”以及“農田水利會組織通則”的修正草案,當時便已主張要將上述三個農民組織的相關負責人改為官派。而在2017年11月,民進黨當局行政管理機構便直接通過“農田水利會組織通則”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將臺灣“農田水利會”會長及各級專任職員也改為官派。由於過於簡單粗暴,引發各界反彈不已。然而,民進黨充耳不聞、不為所動,隨後不久,民進黨籍民意代表便再度提案修改“地方制度法”,也準備將鄉鎮市長改為官派,同樣遭致外界批判。

  面對外界質疑,民進黨當局也提出了己方的説法。臺灣地區行政管理機構發言人徐國勇針對臺灣“農田水利會”改為官派進行了回應,他的主要理由是臺灣“農田水利會”選舉賄選問題,改為官派主要是為了規避這個問題,以及讓臺灣“農田水利會”各司其職等。而將鄉鎮市長改為官派,民進黨的理由則是為了節省“財政”資源,避免出現“黑金政治”,等等。顯然,這些理由均站不住腳。民進黨之所以採取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修改遊戲規則,除了“選不贏”這個重要緣由之外,與該黨試圖“畢其功於一役”,直接重構地方基層權力結構,達到將基層政治生態直接“綠化”的政治盤算有著密切的關聯。如此一來,等於將國民黨連根拔起。

  在臺灣地方基層中,與農民相關的團體有農會、漁會、農田水利會以及合作社和産銷班,另外與基層民眾聯繫十分緊密的還有鄉鎮市長以及村里長等。這些組織或個人長期以來,在大大小小的選舉中,常常扮演樁腳的角色,對於基層選民的投票意向發揮著重要的影響力。以臺灣“農田水利會”和農會為例,臺灣“農田水利會”在全臺灣擁有150萬會員,而全臺灣農會會員也有96萬餘人,儘管兩者之間有重疊之處,但這些農民組織的影響力依舊不容小覷。在大型選舉中,可能會影響上百萬的選票,這對於選情走向勢必將産生一定程度的影響。而長期以來,這些農民組織大多數處於國民黨的掌控之下,對於國民黨今後的再次崛起發揮著不可小視的作用。如今,民進黨“奧步”盡出,直接將它們改為官派,顯然意在將國民黨“斬草除根”。

  選舉綁樁民進黨鋪路2018及2020

  由上述可知,臺灣基層組織在選舉中,扮演著重要的樁腳角色,成為藍綠陣營激烈攻防的重要場域。以2016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為例,當時國民兩黨的候選人為了將各自的選票極大化,一度上演“拔樁”與“固樁”的爭奪角力戰,臺灣基層的農漁會及農田水利會等系統成為他們拉鋸爭鋒的戰場。而今,2018選舉再次臨近,民進黨先下手為強,在臺灣基層政治生態對藍營相對較為有利的情形之下,直接動用“行政”及“立法”手段將它們“綠化”,從而力爭在藍綠政治攻防中贏得主動,最終影響選舉走向,奠定2018選舉及2020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利基。

  民進黨的種種作為,其選舉導向與政治盤算已經躍然紙上。就短期目的而言,可為選舉服務,在後續的選舉中繼續將國民黨打趴在地。而從長遠考量來看,則著眼于誘發臺灣基層政治生態産生演化,祛除國民黨再次崛起的根基,可謂“一箭雙雕”。在民進黨的相關政治動作中,民進黨為選舉綁樁的用意十分明顯。比如,擬“修法”將鄉鎮市長改為官派,此舉等於直接在基層派駐代理人。這些代理人在選舉時,其政治傾向及在選民動員方面顯然有助於民進黨將選票最大化。而他們不斷向下紮根,加強基層經營,勢必會將“非綠陣營”排拒在外,擠壓後者在基層的政治生存空間。如若這次民進黨推動鄉鎮市長改為官派得逞,對於接下來的選舉勢必會逐漸産生效應。

  不過,事態發展往往是一體兩面的。假若民進黨在2020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被翻盤,藍營也可能如法炮製,直接延續民進黨官派基層相關負責人的做法,再次演化臺灣的基層政治生態。綠營如今種種荒腔走板的政治動作看似氣焰甚囂,但如若敗選下臺,先前的系列作為反而可能淪為自我設限的桎枯,等於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