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中産崛起會帶來什麼?

時間:2013-04-27 15:3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圖片來源:《金融時報》網站

  2/3的中産在亞太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不久前發佈《2013年人類發展報告》稱,中國、印度尼西亞、泰國和其他許多東亞和太平洋地區國家所取得的迅速發展正令當今世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數億人口成功擺脫貧困,到2030年將有32億人口躋身中産階層。

  根據該報告,預計到2030年,超過80%的中産階層人口將生活在南方國家,其中2/3的新增中産階層來自亞太地區。這數十億人將受到良好教育並更加社會化和國際化,雖然南方國家中産階級的收入仍將遠低於北方國家。

  預計到2020年,巴西、中國和印度這3個主要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總産出將超過加拿大、法國、德國、義大利、英國和美國這6個傳統北方工業強國的總産出。

  支援這種脫貧的是發展中國家在全球貿易中的份額日益增長——從1980年的25%增至2010年的47%。報告稱:“整個南部地區正在推動全球經濟增長和社會改變,這在幾個世紀以來還是首次。”

  報告還發現,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貿易是上述貿易增長的最大因素,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貿易佔全球貿易總額的比重從不到10%增至逾30%。

  一種新的平衡

  亞太國家的成就開啟了南方國家主導的新型全球化。1990年,躋身世界財富500強的南方國家企業僅佔上榜企業的4%,到2011年,南方國家企業的份額擴大到22%。如今,1/4的跨國公司都處在南方國家。 在高科技和更多的受教育人口的驅動下,南方國家在通信領域發展迅速,不斷革新。

  據估計,到2025年,新興市場的消費量將達到30萬億美元,全球年收入超過2萬美元的10億家庭中有3/5來自南方國家。匯豐(HSBC)估計,到2050年時,他們將會貢獻全球2/3的商品與服務消費。

  《金融時報》一篇文章這樣分析,有人預測,其他國家將永遠難以撼動美國的霸主地位,不要問印度和巴西的位置在哪兒。重繪地緣政治版圖是種令人陶醉的嘗試,但也是一種分散注意力的行為。

  但不管承認與否,21世紀的力量,將不是各國政府的抽象選擇。相反,推動轉變的力量屬於一個新興的全球中産階層。未來世界的大趨勢是,經濟實力和地緣政治影響力從西方向東方大舉轉移。

  有人分析,政府仍將是主要的政治組織形式。不斷增長的財富不大可能抹殺文化和國家身份認同。在某些情況下,財富甚至可能增強這類身份認同。民族主義的復興,可能成為世界和平和安全的一大威脅。但統治者和被統治者前所未有的實力再分配,將主導全球舞臺上多數新登場者的行為。 

  現實的挑戰 

  有媒體評論,在亞洲中産階層崛起過程中,購買力“大爆發”帶來的社會與環境影響相應放大。這一人群在追求更高生活品質的同時,也導致環境惡化、土地和水資源短缺等一系列問題。東亞國家也面臨著與其他地區發展中國家相同的挑戰,例如人口老齡化、政治壓力和社會不公。報告提出,如果發展中國家期望保持其人類發展的強勁勢頭,則必須合理解決這些問題。

  聯合國的報告提醒,亞洲許多新興中産階層剛剛跨過貧困線,“立足未穩”。如果遭受戰爭、重大自然災害或又一場金融危機侵襲,他們可能會重新跌入貧困人群。

  有分析認為,大國仍會相互角力。在國內面臨壓力的政權很有可能在海外找茬挑釁。對自然資源的競爭,以及新興全球中産階層的期望與政府滿足這種期望的能力之間的差距,都將促使威權政府喚醒排外主義的魔鬼。

  但南方的崛起並不是一場零和博弈,它將為全世界所有國家帶來福祉。“南方仍需要北方,但是反之亦然,北方也更加依賴於南方。”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