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坐釣魚船 任憑風浪起

時間:2013-04-16 13:31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亞太地區的目前形勢已經進入“高危期”或者“亞衝突”狀態。在東北亞,朝鮮半島上劍拔弩張,千鈞一髮;在東海,日本對中國釣魚島的主權挑釁毫無收斂之意,最近反而與臺灣方面達成所謂“漁業協定”,其試圖鬆懈瓦解自2012年初以來兩岸達成的“保釣默契”之企圖明顯。在南海方向,美國與菲律賓4月初的聯合軍演硝煙未落,菲方緊接著就在海上公然抓扣了12名中國漁民,並宣稱要對這些漁民進行起訴審判。

  亞太地區局勢“高危期”的形成,宏觀來講與這一地區長期的歷史遺留因素和地緣政治糾結有關,具體而言則與美國近年來“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實施及影響難脫干系。事實證明亞太地區雖然經歷了過去約半個多世紀的高速發展,但面對內在衝突與外力介入的雙重夾擊時,還多顯脆弱和無奈。

  有人甚至舉出歐洲發展成長過程中曾醞釀激發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歷史軌跡,並悲觀地認為21世紀初的亞太地區也可能會重蹈覆轍。這樣的比較表面上看有些類似,但應當記住亞洲與歐洲在文化傳統與政治格局方面都有著很大區別。

  首先,發源於中國的儒家與道家文化深深影響亞太地區,再加上佛教傳統作用,亞太整體文化追求和諧與平穩,與歐洲式的競爭與征服式文化傳統不同;二戰期間日本曾試圖引入法西斯文化並侵佔吞併亞太地區,但最後還是遭到了眾所週知的可恥失敗。

  再者,歐洲的特點是無核心大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俄國等列強當年互不相讓,屢屢引發衝突和戰爭。而亞洲在地緣上是以中國和印度等傳統大國為主要構成,只要大國能堅守自強,從容不迫,中流砥柱,以一當十,就無懼個別國家或地區興風作浪,即使有外力介入的因素也並不可怕。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針對目前的亞太局勢“高危期”,只要中國處變不驚,充分準備好軟硬兩手,同時抓住美國縱容“亞衝突”但又不想要“真衝突”以確保其亞太政治和經濟利益分享底線的特點,應大膽積極地與美國和俄羅斯等國對有關危機展開“大國斡旋”,對美國的亞太戰略進行再平衡,對個別主動尋釁者保持高壓和掣肘,讓和平發展的大利益,最終壓倒一己之私的小野心,確保亞太地區的穩定可持續發展。

  “巨龍巨龍你擦亮眼”,亞太地區一定會渡過難關,轉危為安。(偉達 國際文化戰略研究和諮詢專家)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