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在亞太尋求“平衡”

時間:2013-03-28 15:3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澳大利亞現任總理吉拉德。(資料圖片)

  據《澳大利亞人》報道,當地時間26日,最新的新聞民調顯示,工黨的支援率下降了5個百分點至30%,而這一變化緣于工黨日前的黨內選舉,選舉造成了大規模的內閣改組。

  吉拉德陷“內憂外患”

  在近日舉行的工黨黨內選舉中,現任總理吉拉德遭遇了前任總理陸克文的強勢挑戰。雖然吉拉德險勝過關,但是澳大利亞政壇還是掀起了不小的風浪。

  據美國彭博社3月25日報道,險勝後的吉拉德日前公佈了新的內閣組成人員名單,其中支援陸克文的部長均遭替換。有三名支援陸克文的部長主動請辭,而提出領導權投票的高級部長科恩被吉拉德解職。同時吉拉德挽留在黨內有重要影響力的基礎建設和交通部部長阿爾巴內塞,擴大其權力,以穩固工黨政府。

  雖然吉拉德化險為夷,獲得了工黨領導權。但有分析認為,工黨黨內分化十分嚴重,此次大選前的內亂,再次損害了工黨在選民中的聲譽。工黨很有可能在9月舉行的大選中,敗給由艾伯特領導的保守派反對黨。

  吉拉德剛剛平息了“內憂”,又面臨著“外患”。反對黨聯盟在工黨黨首選舉之後即宣佈,將在5月14日議會下次會期的第一天,再次發起對吉拉德政府的不信任案。如果不信任案獲得通過,那麼澳大利亞將面臨提前大選。

  兩黨派“大同”而“小異”

  今年1月30日,澳大利亞總理吉拉德在全國媒體俱樂部上宣佈澳大利亞議會選舉將於今年9月14日舉行。

  分析認為,這場大選最終將決定吉拉德政府力推的“兩稅”——碳稅和礦産稅能否保持下去。

  反對派領導人艾伯特此前曾在多個場合表示,一旦勝選,將取消針對煤炭和鐵礦石企業高達30%的利潤稅,以及備受爭議的“碳稅”。

  相關評論指出,雖然工黨和反對派在這兩項稅收上意見相左,但是在其他國內和國際問題上,二者並沒有太大分歧。雙方都極力維持目前的“騎墻戰略”,即在經貿方面加強與中國的往來,同時在安全問題上尋求美國的保障。

  澳大利亞駐華大使曾對新加坡亞洲新聞網表示,“我們非常樂觀美國在亞太區的繼續存在。但同時,我們也承認,中國的崛起及其實現軍事現代化的同時為中國及所有國家創造了希望。”

  英國廣播公司分析認為,儘管澳大利亞政府強調與美國的持續戰略關係,但是過去30年中國已經逐漸成為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已經排在了日本、美國和韓國的前面。

  國內國外都要“平衡”

  專家指出,澳大利亞在連接太平洋兩岸上發揮著重要的橋梁和紐帶的作用。長久以來,澳大利亞致力於探索推進亞太地區合作的路徑,奉行亞太經濟合作戰略。由於地緣關係,澳大利亞遠離遠東是非,也不是區域經濟的核心。因此澳大利亞的亞太區域合作構想更加平等和開放,更加強調多邊、互惠和相互依存,更有利於推動亞太地區經貿關係的深化。

  與此同時,出於維護國家安全及經濟利益的考慮,澳大利亞在對外合作戰略中與美國保持了高度一致,是美國的傳統盟友。在軍事上,吉拉德政府對美國加強軍事合作的要求表現出了迎合的態度,同意增強美澳之間聯合軍演的次數。在經濟上,澳大利亞在TPP問題上所持的立場與觀點正是其與美國保持聯盟關係的一貫立場的延續與深化。

  但是,分析認為,澳大利亞與美國的利益訴求並不完全一致。以TPP為例來説,美國在TPP談判中採取了遏制中國的態度,但是如果澳方遵從美國的意志,那麼將會對中澳雙邊經貿帶來不利影響,最終影響到澳大利亞的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儘管澳大利亞對於TPP給本國帶來的利益給予了積極評價,但是澳國內不同黨派和利益集團對TPP某些領域的談判還存在不少的爭議。

  因此,如何調和國內不同利益集團的訴求和平衡地區局勢中的關係,將是澳大利亞下一屆政府所要面臨的最主要問題。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