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期盼亞太呈祥

時間:2013-02-12 16:0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蛇年春節即將到來之際,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通過日本華文媒體向旅日華僑華人致以新春祝賀,談到中日關係對兩國和本地區的重要性,提到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35週年,對今後的兩國關係提出了期望,認為兩國需回到“戰略互惠關係”的原點,從大局出發推進兩國關係。

  同一天,美國新任國務卿克裏發表聲明,向全球和美國慶祝農曆春節的人們表示祝賀,並強調美國總統奧巴馬和他都期待著美國同亞太地區的民眾構建更加牢固的關係,促進經濟增長,改善地區安全,推進人民之間的友好合作關係。

  春節象徵著祥和、團圓、喜慶,帶給人以希望。中國的春節文化早已從神州傳播到亞太地區乃至整個世界,農曆新年和春節文化被越來越多的外國民眾知悉。

  歷史和傳統演變下來,我們賦予春節更加豐富的文化內涵。在全球化和資訊化的潮流之下,春節文化又承載了政治功能,被一些國家的領導人用來拉近與本國華人乃至整個亞裔的關係,爭取華人及其他亞裔的政治支援,表達對與中國關係的重視和對國際和平、合作的期盼,堪稱“春節賀詞外交”。

  中國有兩句老話兒,一句叫“親戚越走越親”,另一句叫“禮多人不怪”。在喜慶節日裏,人們暫時忘卻過去的煩惱和相互之間的恩怨,互道吉祥如意,春節成了人際關係的黏合劑和催化劑。國與國之間也何嘗不是如此?自2008年起,不論中日關係發展順利與否,日本首相照例都會通過華文媒體發表新春賀詞,並且無一例外地大談日中關係和兩國交流的極端重要性,對於發展雙邊關係也多用“立足大局”、“放眼長遠”等字眼,表現出十分積極的姿態。在2010年春節前後中美關係發生波折之際,奧巴馬總統也照例發表講話,對各地歡慶春節的人民致以最美好的祝願。領導人的這種姿態值得肯定。

  當然,同樣重要的是,不能把美好祝願和期盼只當做應景之舉,口是心非更要不得。人與人之間互道吉祥,內心要有起碼的真誠,行動要有起碼的善意。國與國之間也是如此。拿日本來説,在釣魚島問題上屢次挑釁中國,安倍新政府上臺以後對華言行乏善可陳,這就使得中國民眾聽到安倍在春節賀詞中用美好字眼談論日中關係時不免打個問號:日本政府是否虛與委蛇?

  春節從“年”而來。“年”本來是一種凶神惡煞,它到來的那一天就是“年關”。人們想出種種辦法熬過“年關”,也就是“過年”了,之後就有和平、安定的生活。推及開來,亞太儘管總體保持了長期增長勢頭,成為全球發展的亮點,但各國也都有“年關”要過,這包括應對國際經濟金融危機的影響及各種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和挑戰。面對複雜多變的地區局勢,亞太各國都有責任攜手並進,日本、美國、中國等大國更要肩負起重大責任,引領地區共渡難關。

  蛇年期盼亞太呈祥!(賈秀東)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