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之風”吹動俄“經濟之帆”

時間:2012-06-06 11:05   來源:光明日報

  上海合作組織北京峰會召開之際,俄羅斯總統普京將與會並對中國進行訪問。北京之行是普京重返克里姆林宮後的最重要出訪之一。這次訪問安排既是上海合作組織框架內的重要活動,也是普京重新就任俄羅斯總統後中俄兩國國家領導人的首次會晤。雙方都對這次訪問充滿期待。

  普京重返克里姆林宮是俄羅斯歷史上的重要事件。普京在連任8年國家領導人後,經過4年在政府的工作,重返權力頂峰。2000年,當普京進入克里姆林宮,執掌俄羅斯最高權力的時候,他所面對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國家和社會經濟。普京執政8年後,俄羅斯不僅實現政治穩定,而且經濟基本上恢復到蘇聯解體前的水準,俄羅斯的國際地位顯著提高。根據俄羅斯憲法,俄羅斯國家總統的任期為兩屆,普京不能繼續擔任俄聯邦總統,於是普京于2008年幫助自己的戰略盟友梅德韋傑夫競選俄總統成功,自己轉入政府工作。4年後,普京以高票再次當選俄羅斯總統。

  普京在競選期間和競選後在俄媒體發表文章,闡述自己對國家發展前途和內外政策的看法,回答人們關心的問題。從這些文章和普京回歸克里姆林宮後簽署的第一批總統令來看,普京新政將具有如下特點:在政治上求穩,穩中有變。求穩是人心所向,雖然俄社會上不時出現抗議活動,但是大多數人對上世紀90年代的政治動蕩記憶猶新。人心思穩是社會的主流意識,包括穩定憲法秩序,穩定財産關係,穩定社會情緒。與此同時,普京也進行某些變革,如在地方領導人選舉和政黨註冊門檻方面採取更加靈活的政策。在經濟上求實,實中有創新。所謂實,一是指實體經濟,二是指務實作風。俄羅斯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雄厚的智力潛力。在國家現代化,或曰再現代化的過程中,普京從實際出發,繼續發揮國家在能源和資源方面的優勢,同時利用能源出口的優勢和收入,加強傳統的優勢領域如軍工、航太、材料科學等,並制定計劃恢復傳統的工業,實施創新發展。在外交領域,普京新時期的特點將主要是求和並展示強國實力。在對美、對歐關係中,俄羅斯力求改善與歐美的政治關係,既不會一味讓步,也不會讓雙邊關係惡化,而是在摩擦和合作中維護強國利益。

  回歸克里姆林宮後的普京非常重視發展與獨聯體國家的關係。他提出歐亞聯盟的倡議,得到一些國家的響應,也引起一些獨聯體國家的警覺。俄羅斯將堅持自己在前蘇聯地區特殊的地緣政治影響和利益。

  普京一向重視發展中俄關係。2001年,正是在普京第一任期內,中俄簽署了《睦鄰友好合作條約》。不久前普京發表題為《俄羅斯與變化的世界》的文章,闡述了他對中國和中俄關係的看法。他指出,“俄羅斯需要一個繁榮和穩定的中國,而中國也需要一個強大和成功的俄羅斯。”在談到未來中俄關係時,普京指出,要讓俄羅斯“經濟之帆”乘上快速發展的“中國之風”。這種形象的比喻揭示了中俄經貿合作的特點。

  我們有理由相信,普京新時期中俄關係將繼續健康發展,兩國不僅在國際舞臺上,而且在地區和雙邊關係中將充分發揮合作潛力,造福于兩國人民。只要兩國人民的友誼不斷發展,兩國的合作遵循互利共贏的原則,兩國人民同舟共濟,中俄友誼與合作之舟定會揚帆遠航。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