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普京訪華重在規劃兩國未來 深化戰略協作

時間:2012-06-06 11:05   來源:國際線上

  2012年是中俄建立新型關係二十週年。6月5日,北京將迎來“老熟人”——俄羅斯總統普京。他的這次到訪是中俄兩國近二十年來建立的元首年度會晤機制的一部分,而且最近十多年裏,兩國領導人更替後也多次把對方國家列入首訪對象之一,顯示了兩國關係的穩定性與重要性。

  冷戰結束後,在經濟社會發展和對外戰略需求等“內力”因素,以及國際和地區局勢變化“外力”因素的共同推動下,中俄為適應世界多極化趨勢和經濟全球化潮流,致力於建立一種新型的戰略協作關係。20年來,特別是最近十多年裏,在兩國分別處理與其他大國的關係中,中俄關係無疑是一對發展最順利、最具穩定預期、合作最廣泛和最深入的雙邊關係。如果説其他一些大國與中俄雙邊關係是合作與矛盾並存、合作與矛盾交替變換的話,那麼中俄關係則一直是以合作為基本面、以合作為“主旋律”。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普京的北京之行只是簡單地重復既有的立場和態度。未來十年是國際格局啟動重新組合的時期,也是中俄兩國發展的關鍵階段。在這樣的背景下,普京的訪問應該是兩國元首展望未來、進一步深化雙邊戰略協作的一次重要會晤。

  經濟合作是中俄交往的重要領域,是兩國關係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兩國高層會晤的“常規性”重點話題。兩國意識到,僅憑一般貨物、特別是能源和原材料貿易,遠不能在兩國間建立緊密、穩定的經濟聯繫,也不完全符合兩國戰略協作關係的需要。因此,近年來雙方在促進相互投資、發展大項目、擴大技術合作、加快服務貿易增長等方面努力搭建新的平臺,推動兩國經濟合作邁上新的臺階。今天,在落實兩國元首提出的2020年經貿合作新目標的進程中,中俄經濟合作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這就是:兩國制定轉變增長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的發展戰略、俄羅斯加大發展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的力度以及俄羅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所有這些都為兩國爭取互利共贏、促進共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處理國際與地區問題是中俄戰略協作的重要舞臺,兩國一直保持著密切的協同。國際金融危機後,兩國進一步強化了原有的共識,認為建立和平穩定、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是時代的迫切要求和歷史發展的必然,符合所有國家的根本利益,也是中俄兩國所追求的國際戰略目標。當前,國際格局進入了新的調整和變化期,老問題、新熱點不斷出現。在挑戰更明顯、問題更複雜的形勢下,中俄兩國更需要保持密切磋商、相互協調、緊密合作,特別是在直接關係兩國安全和重大利益的地區。從南亞到中亞安全形勢的變化、亞太地區形勢的發展,使得中俄兩個重量級國家的戰略協作無疑成為世界和地區和平的“穩定錨”。

  需要指出的是,20年來,中俄兩國關係健康發展的原因除了相互戰略需求和在共同關心的問題上有共識以外,更在於兩國放棄了“非友即敵”的冷戰舊思維,在坦誠相待、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相互理解、相互支援的同時,還能做到求同存異、友好協商,這使得分歧與矛盾不僅沒有影響兩國關係的總體狀況,而且解決問題的過程還成為推動雙邊合作向前的動力。這些處理雙邊關係的經驗對於調整中的國際關係而言也是十分寶貴的。

  作者簡介: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俄羅斯外交研究室副主任。

  特約撰稿:姜毅(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