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車拍賣能否成為公車改革新起點?

時間:2014-01-13 14:25   來源:北京青年報

  推進公車改革,取消一般公務用車,大幅度減少公車的數量,降低公車監管的成本,需要大刀闊斧推進改革的魄力,需要快刀斬亂麻對公車“下手”的行動。推進公車改革,取消一般公務用車,大幅度減少公車的數量,降低公車監管的成本,需要大刀闊斧推進改革的魄力,需要快刀斬亂麻對公車“下手”的行動。

  導讀:公車改革已經進行了20年,與改革同行的是,公車數量的持續增長,公車購置和運作費用的持續膨脹。推進公車改革,取消一般公務用車,大幅度減少公車的數量,降低公車監管的成本,需要大刀闊斧推進改革的魄力,需要快刀斬亂麻對公車“下手”的行動。

  昨天,五糧液集團公車拍賣進入第二天,交易持續火爆。1月11日至14日,五糧液集團將公開拍賣340余輛公務車輛,只保留必需的生産用車、生活用車和少數接待用車,拍賣車輛中不乏悍馬、奧迪等豪車。

  去年以來,部分地方的黨政機關、政府部門開始試行以公車拍賣為主要特點的公車改革。這些改革的基本途徑是,公務車面向社會公開拍賣處理、拍賣款項上繳國庫,之後對公務人員發放相應補貼。五糧液集團作為國有企業主動進行車改,這在國企中並不多見。五糧液的主動車改提醒社會,公車改革不能有盲區。國有企業是由政府投資或參與控制的企業,國企公務用車也是公車。因此,國企在公車改革方面沒有理由落後於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五糧液集團作為市場化的企業可以拍賣公車,那些年年領取鉅額財政補貼的壟斷性央企,更沒有理由在公車改革面前躑躅不前。

  國企五糧液的公車改革,是近期公車拍賣中的一例。去年12月1日,江蘇鎮江舉辦首次公車專場拍賣會,拍賣公車170輛。江西新餘今年1月1日起實施公車改革,近500輛公務車公開拍賣。近期密集出現在黨政機關及國企的公車拍賣現象,當與去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有著直接的關係。該條例提出了改革公務用車的具體措施:“堅持社會化、市場化方向改革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公務用車實物配給方式,取消一般公務用車。”反浪費條例一步到位地將公車推向市場化、社會化,這是一個治本的方案。《條例》體現出治理“車輪上的浪費”的堅決態度,近期一些地方對公車的果斷處理,正是對這一態度的積極回應。

  車輪上的浪費、腐敗,是我們社會長期以來形成的巨大“瘡疤”。公車改革從1994年始,已改了20年。與改革同行的是,公車數量的持續增長,公車購置和運作費用的持續膨脹。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每年公務用車消費支出高達千億,車輛購置及運作費成為“三公”消費的主力。公車消費不僅造成了嚴重的財政浪費,還引發了一系列社會問題。公車私用現象不斷損害著政府部門的公信力。豪華公車滿足了一些領導幹部的享樂慾望,也強化了他們的特權意識,使他們與群眾漸行漸遠。

  公車消費是公眾關心的社會問題,也是當前公共行政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中央及地方政府進行了不斷嘗試和探索。探索過程中,有些地方政府似乎過於求穩,遏制公車浪費的迫切性不足。他們也總結出若干公車使用的總體原則,諸如經費要減少、車輛總數減少。這些籠統原則體現的改革力度,與正在進行的拍賣相比,顯然遜色不少。中央的反浪費條例已出臺一月有餘,很多地方似乎仍處在觀望之中。實行八項規定、反對“四風”以來,一些領導幹部寧可豪車爛在車庫,也不願冒改革風險,甚至繼續乘坐豪華公車招搖過市。

  對當前一些地方的公車改革,公眾也有些疑慮,擔心是否會成為“以舊換新”的遊戲。不少人對發放給公務人員的“車補”也有所不滿,擔心“車補”成為比享用公車有過之而無不及的福利。疑慮也好,不滿也好,這些都是改革中遇到的問題,這些問題也一定能在改革中得到解決。

  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治理“車輪上的浪費”,要拿出雷厲風行的具體措施。公車改革不能左顧右盼、慢慢吞吞,不能對既得利益戀戀不捨,顧慮拖延、虛以應對、走三步退兩步,這種態度嚴重不適應中央反浪費條例的要求,嚴重背離了公眾期盼推進車改的強烈願望。推進公車改革,取消一般公務用車,大幅度減少公車的數量,降低公車監管的成本,需要大刀闊斧推進改革的魄力,需要快刀斬亂麻對公車“下手”的行動。(樊大彧)

編輯:李培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