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查公租房家庭可借鑒香港經驗

時間:2013-05-15 13:52   來源:羊城晚報

  廣州市住房保障辦日前透露,廣州首批共7000套公租房將於年底推出,正在輪候及新申請的家庭可從8月起填報申請表。據悉,對於公租房申請人的資産審核已進行細化,無論基金、股票,還是字畫、黃金、郵票,只要超過800元以上的都要統計在內。一旦發現虛報、瞞報的,將載入廣州市個人信用聯合徵信系統。

  經濟適用房暫停後,公租房將集中成為社會剛需群體的選擇目標。這也是執政者為了避免有限的住房資源被騙取和濫用,更準確瞄準草根階層的一種選擇。因為當住房只有居住價值而無法成為商品時,其市場吸引力將會大大減低。其實,從國家到省市,也多次規定保障房只能用於自住,不得轉讓、出租、閒置、出借、抵押。但百密總有一疏,經適房申請人開寶馬要房的現象,未必就不會出現在公租房申請上。

  為了嚴格審核申請人資格,這次公租房要求800元以上財産也要上報。不過,對自己的家底,申請人可能也要花費時日才可能搞清楚。比如一個古董花瓶值多少,股票此時值多少,報多了報少了,也未必是申請人有意為之。更重要的是,住房保障部門對於大量的存在於私人空間、難以衡量是800元還是750元的財産,往往都是難以斷定的。既然靠申報不一定自覺,靠調查也不一定全面,那財産限度的規定始終還是會遭遇玻璃墻的。因為不是所有人都招搖到開寶馬給你曝光的。

  按廣州以前的政策,也規定了住房保障部門可以通過入戶調查、鄰里訪問、信函索證、資訊查證等方式對申請人及其家庭成員的收入、車輛、存款、有價證券等有關財産情況進行調查核實。銀行、證券、國土、房管、公安等部門根據各自職責向住房保障實施機構出具財産證明。甚至住房保障實施機構應當每年不少於一次核查申請人有關情況。可以想像,這就是政府和申請人之間的一種近乎貓鼠遊戲的博弈了。

  實際上,當前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電子商務正空前繁榮,甚至一個人只要買過一兩次某類物品,都會在其上所有網頁時跳出對應的喜好物品廣告,對個體消費行為的鎖定已經達到了無孔不入的程度。政府也完全可以和網際網路、銀行及商業機構合作,監控公租房人群的信用、消費、資産變動等情況。在保護隱私不外泄的情況下,兼備考慮這個群體的開支水準。因為開支往往是和收入對等的。在香港,公屋輪候冊的收入限額就是以“住戶開支”為計算基礎的,不知道廣州有否考慮到這一點。如果開支水準普遍比較高,那麼也許每月入息及資産的限額就要逐年上調,才能動態涵蓋需要住房的草根人群,符合政府的公共服務宗旨。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