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裏“最賺錢”源自“接地氣”

時間:2013-05-10 15:27   來源:新京報

  阿里巴巴是實體商業形態的升級,不能完全屬於“虛擬”的世界,所以只要其能為實體經濟和消費活動提供方便就有生存的價值。

  日前,美國雅虎公司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文件顯示,阿里巴巴集團去年四季度凈利潤為6.5億美元,比上一年同期2.5億美元增長160%。這意味著,中國三家最賺錢網際網路公司百度、阿裏和騰訊的座次終於重排,阿里巴巴集團的凈利首次超過騰訊以及百度位居第一。

  阿里巴巴是馬雲在1999年創立的一個旨在主要提供C2C服務的網上平臺,是中國較早的網際網路企業。阿裏從初創時的青澀到現在坐上中國第一IT企業的寶座的約15年裏,中國的網際網路企業經過了數次的淘汰,終於給予IT産業留下了一些商業的經驗和教訓。

  當網際網路大潮興起時,是個拼“燒錢”的時代,誰的錢多、誰能撐得久,誰就能免於第一輪的淘汰。當時以門戶網站為這一時期拼比的主要對象,贏家通吃,所以能夠留存的只剩下寥寥無幾的幾家企業。這是競爭的粗放式階段,所以儘管現在還剩下幾家這種形式的IT企業,但是都是贏利模式不清,前景並不明朗。

  第二個時期主要就是“內容”與“渠道”之拼了。主要是指為網際網路用戶和網民提供網上活動內容的IT企業與為這些人群提供服務渠道的競爭。新浪基本上算是內容提供商,阿里巴巴只是渠道提供商,QQ、百度也屬於渠道商。這種比拼已經決出了勝負,是“渠道”戰勝了“內容”。內容提供商雖然有流量,但是卻沒有排他性,也找不到贏利的模式,而渠道提供商往往具有用戶“黏性”,容易嫁接商業活動,如QQ就借其廣大的用戶群推廣其遊戲等商業活動。所以,渠道商天生具有內容提供商不具備的競爭優勢,除非內容提供商提供的內容具有必需性和排他性。

  第三個階段競爭就是渠道商之間的比拼了。雖然阿里巴巴和百度、騰訊都是渠道提供商,新浪微博也是渠道提供商,但是觀其運作特徵,就可以斷定阿里巴巴的勝出是必然的。簡單地説,就是阿里巴巴更接“地氣”,即與經濟和用戶之間的聯繫更緊密和融洽。

  阿里巴巴是服務於實體經濟的,是實體商業形態的升級,不能完全屬於“虛擬”的世界,所以只要其能為實體經濟和消費活動提供方便就有生存的價值。由於阿里巴巴具有節省成本、無界的聚合消費者等特別利於供求雙方的特點,所以用戶基礎大、用戶群趨於擴大、用戶黏性強,因此越來越顯出競爭優勢。相比阿里巴巴,其他幾家企業與經濟尤其是實體經濟的聯繫就鬆散一些,用戶黏性相對不足,並且難以嫁接更有價值的商業活動,贏利走向被阿里巴巴逐漸甩開。

  所以,從阿里巴巴在十幾年裏逐漸坐上中國第一IT企業的寶座來看,增加企業的地氣很重要,這往往意味著要與實體經濟更緊密地接觸,或者是要提供用戶融洽性,增強用戶的使用安全感、滿足感,以增加不可替代性。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