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房價反彈須法律護航

時間:2012-09-25 13:34   來源:山西晚報

  隨著3月份成交量持續回暖,房價出現了回升的態勢。住建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房價尚不具備全面反彈的條件。今後將繼續指導督促限購城市嚴格執行住房限購措施,確保限購措施實施效果。(9月23日《人民日報》)

  在事關樓市價格走向的關鍵時間節點,國內權威媒體用詳細的數據與制度安排,來推導出目前房價尚不具備全面反彈條件,不僅能穩定公眾對房地産市場預期,也表明從中央到地方已達成堅持調控不動搖的共識。

  然而,國家統計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有一半多的城市房價環比上漲,這意味著,局部地區的房價正在呈反彈的態勢。儘管價格上漲的城市環比漲幅並不大,但是全面拉高房價的“導火索”還很多,稍微麻痹大意,就有全面反彈的可能。

  眼下,地産商再次進入一個瘋狂拿地期,8月份,單月拿地環比增長的數額快要達到100%。還有一個數字,8月份,土地的購置面積環比是223%,倘若開發商沒有預期今後房價很快會出現報復性反彈,是不會輕易出手的,而且每一個地王的誕生,都由數家開發商競拍,這表明絕大多數開發商預期房價會出現大幅度上漲。

  最近美國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QE3)全面啟動,也給房價上漲預期創造了外部條件。直觀地講,量化寬鬆政策會抬高大宗商品價格,如能源産品、農副産品等價格,並加劇匯率波動幅度。而實際上,房地産市場也很容易受到QE3影響與衝擊,不僅房産容易成為普通老百姓抵禦通貨膨脹的第一選擇,而且全球化背景下資金流動較快,容易流到有利潤回報的房地産領域來規避風險,從而直接推高房價。

  更為重要的是,我們的很多制度安排,仍沒發揮應有效力。比如房産稅推向全國的時間表,至今仍沒有公開;房屋空置稅依然沒有提上議事日程;房價的問責機制形同虛設;財稅改革至今處於“空喊”階段。

  事實上,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在穩定房價方面,除政策性調控外,大都是靠立法的路徑來實現的。譬如,美國政府為了解決低收入居民住房和房價穩定問題,先後通過了 《住房法》《城市重建法》《國民住宅法》《住房與城市發展法》等相關法律。

  要想讓房價走出反彈怪圈,回歸理性,除發揮既有制度威力外,還應借鑒國外做法,讓房地産政策法制化,以增強執法剛性。比如,儘早出臺《住宅保障法》,把日益龐雜的住房保障體系納入法治軌道;再如,給《城市房地産管理法》《土地法》等,打上法律“補丁”,讓相關法律條款跟上社會發展步伐和房地産市場變化。換言之,通過完善的房地産稅收法律和嚴格的執法,讓樓市恢復到健康狀態。而樓市政策性調控,則算是一種有益“補藥”。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