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的“幸福”裏有多少“被幸福”?

時間:2012-09-21 15:48   來源:羊城晚報

  日前,由北京大學攜手中荷人壽保險公司發佈的《中國城市居民幸福感研究報告》把對幸福探究的目光對準了身邊的普通人,繪出一份遍及全國20個城市居民的幸福地圖。《報告》覆蓋了全國一、二、三、四線共計20個城市,調研收集超過2000份樣本量。研究最後提煉出國民幸福指數,3/4的人感覺自己幸福。(9月19日《光明日報》)

  不可否認,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公民的幸福感提升了。生活環境宜人,安居樂業,社會風氣良好、文明程度高,衣食無憂,這些都可以成為人們知足常樂、小富即安的理由。但是,3/4的被調查者自感幸福,這樣的幸福感數據在網上引起了質疑。特別是年輕網友紛紛用腳投票,直言自己“被幸福”。社會競爭加劇,生活成本居高不下,安居夢想不易實現,調查稱年輕人幸福感最低,就證明了這一點。再説,真的有四分之三的人自感幸福嗎?且不説調查組只對20個城市的2000名居民進行調查,沒有關心農民的幸福,調查範圍説服力不足。而且,城市裏的窮人要為生計奔波,他們也沒有閒情逸致參與幸福感調查,回答自己幸福不幸福。從這個意義上講,有人感覺自己“被幸福”並不奇怪。

  托爾斯泰説:“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3/4的人感覺幸福畢竟是一個籠統概念,對不少百姓個體來説,幸福仍較遙遠。獲得幸福,生活在幸福之中,是每一個人的夢想。但是,幸福到底是什麼,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在我看來,調查居民幸福感,不能專揀好聽的説。普通百姓特別是弱勢群體的幸福感值得關注。在某種程度上講,補齊發展短板,讓弱勢群體感受幸福才是提升居民幸福感的關鍵。

  高昂的房價讓不少人淪為房奴,還有更多的蟻族望房興嘆。由於競爭壓力加大、勞資地位不平等,不談普通打工者經常加班加點工作,就是貌似幸福的白領階層也會感受到工作、心理上的壓力。面對3/4的幸福感調查數據,政府不能沾沾自喜,忽視影響百姓幸福感的種種公共品質弊端。而要注重完善制度設計,想方設法提升民眾幸福感。

  再説,做幾次入戶調查,填寫幾張問卷,點幾下滑鼠投票,能詮釋幸福感的全部涵義嗎?實際上,那些沒有精力與興趣做調查問卷、參與網路投票的弱勢群眾,更迫切期待提升幸福感。影響百姓幸福感受的指數很多。比如,看病貴,上學貴,居民收入佔國民收入比重下降,等等。而且,影響百姓幸福感的攔路虎不只在城市存在。由於眾所週知的城鄉差距,不少農民兄弟的日子離幸福的距離更長。

  調查居民幸福感,做入戶調查與街頭訪問,網上拉選票,得出一組數據,相對容易。難的是如何移開影響民眾幸福感的攔路虎,培植公民特別是弱勢群體發自內心的幸福感。對此,政府大有可為。一方面,注重頂層制度設計,積極營造文明和諧、公平公正的社會氛圍;另一方面,把每一個公民都納入權利保障的視野,提供優質均等的公共服務。(葉祝頤)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