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中國人更幸福

時間:2012-10-29 15:20   來源:中國青年報

  筆者在2000年、2006年和2010年,分別對中國城鄉總人口進行了隨機抽樣調查。其中覺得自己非常幸福的人,從19.3%增加到23.8%;如果加上覺得比較幸福的人,那麼總體上覺得自己幸福的人略有減少,從84.8%下降到83.0%。相應地,覺得自己不太幸福與很不幸福的人,則從2000年的15.2%上升到2010年的17.0%。

  筆者以為,中國人的幸福感並沒有隨著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而顯著地增加,反而有所降低。其中的社會文化作用,非常值得進一步探討。

  越健康 越幸福

  過去的話説“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現在,這話應該修改為“健康是幸福的基礎”。

  在健康狀況很不好的人裏,覺得自己幸福的人只佔38.4%;在健康狀況不太好的人裏,佔61.9%;健康一般的人裏佔80.3%;比較健康的人則是90.4%;而非常健康的人裏更是高達92.4%。

  這雖然屬於人之常情、世之常理,但是筆者希望強調其背景:在21世紀的前10年中,中國人自我報告的健康狀況,在總體上呈現顯著的下降趨勢。在2000年的時候,認為自己比較健康和非常健康的人佔到66.5%,可是到了2006年卻減少為61.6%,到2010年再次降低到58.1%。

  正是因為這種情況,所以健康良好日益成為人們共同追求的大目標,因此對於幸福感的作用才會如此之大。

  此外,筆者還發現一個“有悖常理”的情況:越胖的人,幸福感越強。在瘦子中覺得幸福的人佔77.7%,在體重正常者中佔84.6%;在超重者中佔87.1%;在肥胖者中則高達89.1%。

  這種現象很可能來自中國古話説的“心寬體胖”,也就是胖子更容易知足常樂;也可能是來自老話所説的“胖就是富態”,就是説胖子代表著生活優裕;還可能是因為胖子更容易受到當今社會的非議,反而磨煉出“心靜自然少憂煩”的生活態度。

  受教育程度越高 越幸福

  在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裏,覺得自己幸福的人只佔80.4%;初中的人增加到85.6%;高中者再增加到86.7%;而在大專者中則佔到88.2%;在本科及以上的人裏更是高達89.4%。

  從幸福的可能性來看,與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相比,上過初中的人增加44.4%;上過高中的增加58.1%;上過大專的增加81.2%;上過本科及以上的增加104.7%。

  這表明,在中國社會文化高速發展的21世紀,那些受教育程度更高的人,由於更加可能獲得各方面的資源與機會,因而各種煩惱也就會更少,直接提高了他們的幸福感。

  越富裕 越幸福

  在收入最低的人裏,覺得幸福的只佔81.8%;中等收入的人裏佔88.0%;收入最高的人裏則是90.6%。也就是説,與那些收入最低的人相比,覺得自己幸福的可能性,在收入中等的人裏增加61.5%;在最高收入者中則增加115.5%。

  雖然俗話説“金錢買不來幸福”,雖然很多人相信“錢多了煩惱也多”;但是在當今中國,收入高不僅僅表示物質需求更容易滿足,還意味著更有可能獲得聲望、地位、自信與安全感,因此才會促進幸福感的提高。

  社會交往越多 越幸福

  從來也不進行社會交往的人,覺得幸福的比例僅為81.6%,一個月以上才社交一次的人裏是85.0%,每個月社交兩三次的人裏增加到85.8%,每週都社交一次的人裏增加到87.5%,每週都社交兩三次的人裏覺得幸福的比例則高達89.3%。這是因為,中國人格外重視親朋好友,而且可以在社會交往中,排解或減輕自己所遭遇到的生活壓力。

  婚姻美滿 更幸福

  無論是單身的人還是初次結婚的人,覺得自己幸福的比例在85.1%~85.6%之間。但是同居的人卻減少到81.8%;再婚的人降低到78.5%;喪偶的人再降低到72.1%;而離婚的人覺得幸福的則僅僅佔67.7%。

  由此看來,當今的中國人仍然把合乎傳統的婚姻狀況看作自己幸福的重要來源,即使是合法的再婚、合情的同居、合理的離婚,統統都會減少他們自己的幸福感。

  人到中年 幸福少

  在18~29歲的人裏,覺得自己幸福的人佔到86.6%,但是在30~39歲的人裏卻只有83.4%,在40~49歲的人裏也只佔84.1%,一直到50歲以上的人裏,也只不過佔85.0%。

  這種情況,其實是生命週期中“中年危機”的表現之一。在30~39歲這個年齡段裏,人們上有老、下有小,承載著人生中最沉重的負擔,一直延續到49歲,直到兒大女大,事業有成,壓力才得以緩解。因此,這種幸福感的U型結構不可避免會出現。

  離家外出 幸福低

  人口流動是21世紀中國的一大壯觀社會景象。但是它在給人們帶來豐厚回報的同時,也應了一句老話:“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

  在從不離家外出或外出少於一個月的人裏面,覺得幸福的比例都是85.2%;可是如果外出多於6個月,那麼覺得幸福的就減少到80.7%。因此,在各種流動人口中,覺得自己幸福的比例只有81.2%,可是在固定居民中卻是85.1%。

  結論

  越是身體健康,自己的收入越多,受教育的程度越高,社會交往的頻率越高,那麼他(她)覺得自己幸福的可能性也就傾向於越高。反之,如果是人到中年、長期離家外出、經歷了離婚或者喪偶,那麼他(她)就越可能覺得自己不夠幸福。

  21世紀的中國普通人,更多地是從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的細微體驗出發,來總結自己幸福感的強弱。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