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假像

時間:2012-10-06 09:59   來源:羊城晚報

   有個女人剛生了個兒子,可是她並不滿足,還想多要幾個孩子。她四處向別人打聽:“誰有辦法讓我再多生幾個孩子?”有個老婦告訴她:“我有辦法滿足你的心願,不過你先要祭祀天神。”女人趕緊問道:“拿什麼去祭祀呢?”老婦説:“把你的兒子殺掉,然後用小孩的血去祭祀天神,你就能得到更多孩子。”女人聽後,覺得言之有理,就準備殺子祭天。有個智者發現後,覺得這女人瘋了,趕緊制止:“你將來能否得到更多孩子還不一定,卻要先殺掉自己的兒子,簡直愚蠢透頂”(《百喻經婦女欲更求子喻》)。

  這個女人是不是很傻?下面我要講的,是另一個女人的故事。她是我的遠房親戚,從小讀書刻苦勤奮,名牌大學畢業,有一份體面的高薪工作,可是她過得一點不輕鬆。兩年前,她趕在房貸新政出臺之前,按揭了第三套房。為了還貸,她每天奔波忙碌,節衣縮食,自覺把生活品質降到最低,用最廉價的化粧品,衣服都是地攤上淘來的。憑她現有的條件,其實完全不用活得那麼累,但是她習慣了不斷給自己加壓。她並不喜歡現在的生活狀態,卻總是暗示自己,再拼幾年,將來就輕鬆了。

  佛經裏的女人以反面形象示人,代表的是愚昧無知,現實中的女人,則以積極進取的正面形象出現。相當吊詭的是,這兩個女人其實是同一個故事的兩個版本。她們信奉同樣的人生價值,為了通往更加光明的未來,就必須放棄現有的幸福,任何犧牲都是值得的。這樣能到達幸福的彼岸嗎?

  美國心理學家泰勒博士,總結出了四種人生模式:忙碌奔波型、享樂主義型、虛無主義型、幸福型。“忙碌奔波型”理想遠大,意志堅定,為了追求未來的目標,會毫不猶豫地犧牲當下的幸福。“享樂主義型”剛好相反,只貪圖眼前的享受,今朝有酒今朝醉,根本無暇顧及將來,已經埋下了痛苦的根源。“虛無主義型”則沉湎于失敗的陰影之中不能自拔,徹底喪失了對生活的信心,既不享受眼前的快樂,也不對未來抱有任何期待。“幸福型”兼顧現在和未來,做著自己喜歡的事,同時朝著理想前進。

  “享樂主義型”和“虛無主義型”當然要拋棄,“幸福型”是最理想的生活,這些都不難辨別,最具迷惑性的是“忙碌奔波型”。每一個“忙碌奔波型”都堅信自己是在追求幸福,就像佛經裏那個要殺子祭天的傻女人。他們始終相信,只有犧牲現在的幸福,才能換取未來的幸福,只要堅持到痛苦解脫的那天,就是幸福的開始。然而,“未來的幸福”更像是虛幻的美景,因為未來沒有邊界,明天是今天的未來,後天又是明天的未來。他們不停地從一個目標奔向另一個目標,找不到終點站,幸福永遠無法停靠。

  如果説“虛無主義型”是過去的奴隸,“享樂主義型”是現在的奴隸,那麼“忙碌奔波型”就是未來的奴隸。人不應該成為生活的奴隸,否則幸福無從談起。如何協調過去、現在和未來?泰勒博士提出的解決方案是:為登頂而努力,並享受攀登的過程。(姜欽峰)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