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養“知識化”進程的反思

時間:2012-05-21 15:37   來源:中國青年報

  知識不是權力與財富的附庸,而是權力與財富平等的夥伴。中國社會的管理層與決策層,只有清醒地認識到這三者的關係,並且依此作出合理的制度安排,在保持三者相互獨立的前提下實現互補,中國各類人才的培養之路才不會再現曲折。

  從知識無用到看重學歷

  在我的一位擔任領導職務的朋友身上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

  幾年前,他的學歷還只是大專;幾年後,當我們再見面時,他的學歷已“變”成了當下某熱門學科的博士生。我看著他填寫的簡歷表中“學歷”一欄中“博士”二字,有些吃驚地問道,您老兄在工作如此之繁忙、家務如此之拖累的情況下,還能攻讀在職研究生,並獲取了這麼高的學位,難道真有分身之術?此公只是笑而不語。再問,則簡稱:“需要嘛!”無獨有偶。我認識的26歲的電工小曹,這個因為貪玩,在大學一年級時被學校開除的年輕人,現在正在暗中使勁,準備參加成人高考。洗車工劉莉莉也悄悄透露,她正利用業餘時間進修外語,爭取通過級,拿個“本”。

  不管諸位怎樣評判這些事,也不論我那位當官的仁兄的學歷是否摻了水分、帶些什麼貓兒膩,但有一點卻是所有人都必須承認的事實——那就是,當今的中國社會己經變成一個十分看重學歷的社會。換言之,就是在今天的中國,沒有學歷沒有知識,簡直寸步難行。儘管我們都明白學歷與知識並不能畫等號,唯學歷是舉也漸漸為世人所詬病。但是學歷的的確確成了如今知識與身份的某種貼牌和標簽,其背後所具有的對求職、晉陞、加薪,甚至交友、求偶的影響都顯而易見,自不待言。

  這種情形與風氣,與三四十年前那個“知識越多越反動”的年代兩相對比,在我輩眼中真可算是天壤之別,恍如隔世了。由此,也引發了我對30多年來中國執政黨在人才認知上發生巨大變化的思考。這思考中既有對人才“知識化”進程中所經歷的艱難與曲折的回顧,也包括對至今仍存在的“權力”與“金錢”對這一進程不良影響的擔憂。

  總的來説,在30多年前那些不堪回首的歲月裏,輕視知識、鄙薄知識是與輕視知識分子、鄙薄知識分子分不開的。而這種社會輿論和氛圍,在“文革”動亂的十年中更是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在這樣的大形勢下,又怎麼可能在識別人才、選拔幹部中,把“知識化”作為最重要的標準呢?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