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年輕“生態林”防人才“荒漠化”

時間:2012-04-23 08:49   來源:新華網

  “政以才治,業以才興”,人才資源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基礎性、戰略性、決定性的作用,青年人才隊伍正是其中最具活力、最具創新精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然而當前,社會上的一些腐朽觀念和偏激情緒,如“嘴上無毛、辦事不牢”、“論資排輩”等,正如一把把無形的“斧頭”,對青年人才隊伍進行“濫砍濫伐”,不僅嚴重阻礙了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長,還導致了一些地方、部門和行業的人才生態環境不斷惡化,進而出現了人才集體流失、人才斷層、人才匱乏、“青黃不接”等“荒漠化”現象。要防止人才“荒漠化”,必須持續優化人才生態環境,建好年輕“生態林”。

  解放思想是“沃土”。解放思想才能解放人才,思想的解放力度決定了人才的解放程度。推進人才發展,首先必須要在人才理念上實現突破,樹立科學的人才觀,破除論資排輩、求全責備等束縛人才成長與發展的陳舊保守觀念,做到“不看年紀看能力”、“不看背景看品德”、“不看資歷看實績”,只要能力強,有本事,都可以突破“所有制”的限制,打破“大鍋飯”的束縛,克服“官本位”的傾向,以不拘一格的方式為各類人才提供成長髮展的沃土。

  創新機制是“活水”。青年人才問題的關鍵是機制問題,只有不斷創新青年人才工作機制,才能從根本上營造有利於優秀青年人才大量涌現、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要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社會的主導作用和市場的基礎作用,建立政府、社會、市場有效互動的青年人才工作體制機制,探索推行“青年人才綠色通道”、“青年人才千人計劃”等新措施,為發現、培養、使用人才注入“源頭活水”,促進各類優秀青年人才的脫穎而出。

  公眾支援是“陽光”。青年人才的成長需要公眾的監督,更需要公眾的支援和鼓勵。當前,社會普遍對青年人才的選拔持一種“習慣性懷疑”態度,消息一經傳出,就被推上“風口浪尖”,人們紛紛質疑、猜測、“傳説”。顯然,這既不利於青年人才的成長,更不利於社會發展。青年人才若是有能力、夠水準、能擔當,為何不能為他們準備一條“快車道”,給予他們更多的支援和掌聲呢?社會的發展、各行各業都需要青年人才,同時,青年人才也需要社會上有更多的“護林員”,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帶來“陽光”、保駕護航。

編輯:樊玉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