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社工更體面地工作

時間:2012-04-25 08:48   來源:人民網

  當前,社會工作在我國已進入一個蓬勃發展的時期。但是,社會工作的職業化、專業化尚處於起步階段,要讓社工更體面的工作,從而促進社會工作的全面發展,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加強制度建設。社會工作不是一項孤立的社會活動,它總是在特定的制度環境中運作,並深受制度因素的影響。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促進社會工作發展的政策,極大地提升了社會工作的專業化和職業化水準,但還存在社會工作的功能定位不準、領域邊界不清晰、體制與機制平臺和作用空間有限以及社會工作角色殘缺、實現路徑和手段比較單一等問題。

  營造文化氛圍。社會工作的文化困境主要體現在公眾對社會工作的認知偏差與認同不足上。起源於西方國家的社會工作在我國是一個“舶來品”,公眾對其性質、角色和功能普遍不了解。社會工作理念缺乏文化積澱和傳承,社會整體對社會工作的認同度不高。此外,計劃經濟時代形成的“單位人”觀念依然存在,無論是組織還是個人都尚未形成對社會工作的主動需求,或者在有需求的時候,並不把社會工作作為首選。文化是一種深層的社會結構,它直接影響著每一種職業的社會認同和社會聲望。我國社會工作面臨的文化困境導致了對社會工作者的社會激勵不足,有時甚至會産生負激勵,進而影響到社會工作者的社會聲望和職業吸引力。

  提高人才素質。人才隊伍建設是社會工作專業化、職業化發展的核心。自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社會工作教育恢復重建以來,我國培養了一批社會工作專業人才,但是在人才隊伍建設上仍面臨著三個突出的問題:一是,人才隊伍的數量、品質、結構與社會需求之間的失衡;二是,崗位設置不足,專業人才流失嚴重;三是,社會工作專業對優秀人才缺乏吸引力。根據一些高校對社會工作專業就業資訊的統計,社會工作專業的畢業生有三個職業前景:一是找不到對口的社會工作崗位就業,被動轉行;二是社會工作崗位的薪酬待遇不具競爭力,主動轉行;三是初次就業進入社會工作領域,由於缺乏職業晉陞與發展通道,離職率高,最終只有少數專業人員堅守在社會工作及其相關領域。

  提升教育品質。社會工作職業化的基礎是社會工作專業教育的發展。目前,我國已經有258所高校設置了社會工作本科專業,60所高校設置了社會工作專業碩士(MSW),形成了一定層次的專業教育體系。但是,在專業教育上仍存在幾個明顯的問題:一是培養模式與社會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二是專業人才培養層次不夠合理;三是培養人才的核心競爭力定位比較模糊,專業性不突出;四是專業理論學習與實務之間缺乏有機的聯繫;五是職業道德與倫理價值培養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六是高校社會工作專業的師資短缺。

  我國社會工作專業化、職業化發展所面臨的困境彼此關聯、互相制約,其中制度困境和文化困境是最大的障礙。只有突破這些困境,我國的社會工作才能走上健康、快速的發展軌道。破解社會工作發展的困境,一方面有賴於我國社會領域改革的整體推進,另一方面也要積極推進直接影響到社會工作專業化、職業化發展的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積極培育社會工作文化氛圍,提高社會工作職業聲望和吸引力,把優質資源投入到社會工作專業教育和人才隊伍建設中來。

編輯:樊玉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