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價下調“宜早不宜遲”

時間:2012-04-23 08:56   來源:中國網

  近日,包括兩大油在內的多地主營、民營以及外資加油站均打出降價促銷牌,不少加油站甚至一夜降回“7時代”,同時,三地原油變化率也受國際油價下行影響而跌至負值。國內加油站不斷降價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隱情?5月國內油價下調窗口又是否即將開啟?(4月22日中國廣播網)

  按照當前國際成品油價格走勢,截至4月17日,三地原油變化率為-0.82%。如國際油價保持在當前價位,則三地原油變化率最快有望在5月8日跌破4%,國內成品油市場有望迎來2012年的首次價格下調。不過,這種預期中的“下調”是基於現有成品油定價機制之上的,在滿足“三地原油價格情況”,還至少要經過22天的“考驗週期”,至於到下個月8日前國際油價會不會突然“向上波動”是無法預估的。這正是現行的成品油定價機制的弊端。

  在筆者看來,即使不考慮現行成品油定價機制較為僵化的現實,也應儘快實現油價下調。時下各地私營和股份加油價紛紛打出降價牌,以北京市為例,一個個紅色的優惠牌子近一個月內不斷出現在北京的各種加油站門口,越往城外,降的越多,從“今日直降0.3元”到“今日直降0.5元”不等。這還不算一些加油站推出的免費洗一次車,免費夜宵等優惠活動。民營加油站可以主動在價格機制之外降價,壟斷油企應該做的更好,也更有充分條件做好。在利潤上壟斷油企掌握著生産、批發等諸多環節,其回報更豐厚、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更強。另外,從社會責任擔當的角度,突破“22天週期”率先降價,也會改善壟斷油企形象。

  除了上述降油價的現實“空間”之外,就國內已經油價“破8”之後的CPI和物價壓力而言,成品油早一些降對高物價調控更有利。國內CPI攀升和物價持續上漲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是上次漲油價之後,與成品油價格直接和間接相聯的産品商品漲幅明顯,首先響起的,是家喻戶曉的兩家最大食用油品牌:金龍魚和福臨門。“兩油”漲幅在8%左右。緊接著食用油的腳步,蔬菜、洗髮水、奶粉、豆製品,甚至西點、快餐跟風,生活用品全線開漲,且漲幅均高於5%。公眾已經深感物價上漲壓力,而國際成品油價格下行正是降價契機,也是間接維繫國內物價穩定的契機。早一些降價,會早一些讓公眾得到價格實惠。

  從成品油定價機制的改革角度,“提前”降價也或是未來定價機制的實踐和探索。國內“三地、22天和4%”的價格標準,明顯存在諸多問題,按照有關方面思路,下一步的成品油價格機制改革會在幾方面重點著手:主要是調整挂靠油種,縮短調價週期,改變調價方式,提高機制運作透明度等。在縮短調價週期上,估計會把22個工作日縮短為10個或14個工作日。既然改革的方向已經明確,利用本次難得的國際油價下跌的空間,儘快同步推出改革方案或先行推出“降油價舉措”,也將是對未來改革的指引和獲得“試點”式經驗的機會。

編輯:樊玉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