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定價不能讓國際市場牽著鼻子跑

時間:2012-03-22 08:25   來源:中國青年報

  國家發改委決定,從3月20日起將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提高600元,其他成品油價格也相應調整。隨後,全國汽柴油價格都已上升,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的運輸車輛用油每升價格都已超過8元,媒體驚呼中國成品油價全面進入“8”時代。

  油價上調近年似乎已成常態,雖然每次上調前都會引起一陣輿論躁動,但過後人們只能車照開,飯照吃。然而,這次的上調還是有其不同之處:一是距上一次上調僅隔一個多月;二是上調幅度是自2009年6月那次上調以來最大的一次,但儘管如此,發改委已明確表示,按理應該每噸上調700元,可見此次調價還算手下留情。可見,國內成品油的漲價需求在今年大為增強,很可能不久以後會再次上調。

  成品油價上漲,有其客觀因素。近年來,全球産油最豐富的中東地區社會動蕩頻仍,引起國際市場對原油供應的擔憂,油價長期強勁上升。中國在石油需求上的對外依存度高達57.5%,其進口原油受制于國際市場的高價,水漲船高是可以理解的。為此,我國確定了根據新加坡、紐約和鹿特丹三地的原油價格,以22個工作日為一個週期對國際油價的評估原則,以此作為國內成品油市場的定價依據,近年來頻繁進行的調價正是根據這一依據進行的。

  但是,國際石油供應在很大程度上已被資本寡頭控制,出現了類似金融股票市場上投機炒作的趨勢,因此國際市場上的油價暴漲已不能完全用實體經濟中的商品供求關係來解釋。可我國對國際原油市場這種“金融化”的趨勢還缺少深入研究,以至在成品油市場上只能被動地被投機交易者牽著鼻子跑。前幾年,我國一些央企曾試圖參與這種原油衍生品交易,高價囤積了大量原油,但當投機交易者抽身而去時,這些央企被高位套牢,遭遇重大損失。現在,我們的成品油定價只能跟著國際市場上漲,對我國宏觀經濟的平穩運作産生了很大干擾。

  成品油在商品流通的整個鏈條中居於上游,其價格起伏對各種商品價格都將發生重大影響,從而影響到物價整體走勢。我國上一輪通貨膨脹危機的形成,其源頭正在於,成品油在國際市場的壓力下被迫連續漲價。現在,我國再次面臨國際市場不斷推高原油價格的壓力,這股勢頭對我國未來物價走勢將有何影響,顯然不可掉以輕心。最近幾個月,我國CPI連續走低,通貨膨脹的威脅暫時得以解除,但就在最近,一些農産品的價格又抬頭了:2月中旬以來,全國大蔥價格持續上漲,其他蔬菜品種價格也居高不下,大白菜、芹菜、番茄、茄子、白蘿蔔、圓白菜等價格已達到甚至高於春節期間的價格水準,而油價的上漲很可能會對它們形成火上澆油的作用,從而助推CPI反彈,通貨膨脹的危機可能捲土重來。

  針對國際石油市場的複雜形勢,我國應積極創造條件,擺脫目前這種在成品油定價上被國際投機炒作勢力牽著鼻子跑的局面。除了對現行成品油定價機制進行適當改革外,更應發揮國內石油企業在主導國內市場上的積極作用。雖然我國對進口原油的依存度比較高,但國內成品油供應還有42.5%是自産石油,其市場基本上由幾家央企壟斷。國際原油市場價格走高,實際上也給這些央企的自産原油提供了獲取超額利潤的機會。

  我們現在只看到它們在對進口原油進行煉製時産生的虧損,卻無視它們在自産原油上獲取的這種壟斷利潤。石油央企應更多地擔當起社會責任,將自産原油上産生的利潤用來衝抵煉製進口原油上産生的虧損。如果這些央企依然左手攬盡原油生産上的壟斷利潤,右手再向國家伸手索取煉油上的虧損補貼,那麼民眾就只能繼續承受高油價帶來的高物價之苦,政府為遏制CPI上衝所進行的努力也將事倍功半。(周俊生)

編輯:樊玉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