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油企巨頭額外利潤平衡成品油價

時間:2012-03-20 09:52   來源:新京報

  目前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達到57.5%,但還有42.5%的自産石油。如今自産石油基本上掌握在壟斷石油巨子手裏,不能只看到煉油的虧損而不見自産原油價格接軌國際之後的額外利潤。

  根據既定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國內成品油漲價了。然而,除了中間商知道即將要漲價而滿倉囤貨準備賺一票之外,煉油商和消費者都在抱怨。於是,人們就責怪目前的成品油定價機制,認為要改革目前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問題是,目前是否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的最佳時機,以及更重要的成品油定價機制究竟如何改革?

  根據既定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十幾天前國內的成品油就可以漲價了。對此,煉油商抱怨:拖一天他們就多虧損一天,而原定22天的調整週期本來就不短,在國際油價大漲之際,22天也使他們虧損不少。至於消費者的抱怨是可以想像的。

  近期國際原油價格之所以上漲,是因為地緣政治因素引發原油供應擔憂、歐債危機解決信心加強、美聯儲降低利率及歐洲央行再融資操作抬升市場通脹預期、以及投機基金推波助瀾等多重因素的交織。

  這些因素今年可能全年存在,國際油價可能還會向上,那麼根據成品油定價機制,國內油價是否也一直往上漲?國內油價如果一直往上,不要説成品油消費者吃不消,更可能大大增加國內通脹壓力,使今年控制通脹4%的目標難以完成。何況,根據既定的成品油定價機制,當國際油價達到130美元/桶以上,按既定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國內油價不再上調。而目前國際油價已經是125美元一桶。

  因此,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在目前階段推出似乎不太合適。

  我國成品油零售價格中的稅負比重約為30%左右,而歐洲則有50%至60%的水準,美國則是11%的水準。當國際油價波動時,歐洲以調整稅負來平衡油價。我國稅負比重與歐洲不同,稅收彈性較小,不可能參照歐洲;我國也不會比照美國,降低稅負刺激能源消費。

  如此一來,除了普遍補貼之外,按照既定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或者出臺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都難以應對可能到來的國際油價大漲。

  其實在我看來,辦法還是有的。首先在爭取國際油價的定價發言權上。中國現在已是世界主要石油進口國,在相當程度上是可以影響國際原油市場的。可是,去年國際原油行情雖然總體漲了10%,但並非全年都在漲,可是我國進口石油卻多付了600多億美元。換句話説,我國在這拋物線行情中總體是虧的,是輸家。其次,如何以自産油價接軌國際油價之後的額外利潤來平衡國內市場的成品油價。目前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達到57.5%,但還有42.5%的自産石油。自産石油的成本要低於進口石油。如今自産石油基本上掌握在壟斷石油巨子手裏,不能只看到煉油的虧損而不見自産原油價格接軌國際之後的額外利潤。(鬱慕湛)

編輯:樊玉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