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舌尖上的歷史週期律

時間:2013-01-25 15:51   來源:北京晨報

  據中國農業大學提供的調查報告顯示,我國2007年至2008年餐飲浪費的食物蛋白質達800萬噸,相當於2.6億人一年所需;浪費脂肪300萬噸,相當於1.3億人一年所需。“舌尖上的腐敗”已成眾矢之的。(據中央電視臺報道)

  對於舌尖上的腐敗,黨和國家領導人歷來高度重視。毛澤東説過“大吃大喝傷天害理”;鄧小平也曾説“在整個改革開放過程中都要反對腐敗”,“廉政建設要作為大事來抓”;江澤民批評“現在社會上有一種很不好的風氣,就是大吃大喝,揮霍浪費”。

  199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關於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制止奢侈浪費行為的若干規定》,嚴禁公款大吃大喝。2003年,中紀委、監察部下發《關於堅決剎住用公款大吃大喝歪風的緊急通知》,以及胡錦濤、溫家寶的重要批示。

  警惕舌尖上的腐敗,這是對既往經驗教訓的深刻總結。從歷史上看,一個王朝興起時,尚能保持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作風,然而,隨著經濟發展,很快就出現了舌尖上的腐敗,並由此延伸,發展為全面腐敗,從而落入《舊制度與大革命》中提出的悖論中:越發展反而越危險,早鬆動反而早滅亡。隨著大崩潰的到來,文明被統統砸爛,而每次重建又為新的腐敗預留下空間,歷史走進死迴圈。

  古代一輪輪的權力替代中,始終未能清除腐敗的基因,每次整合,都隱含著下一次的分裂,每次興起,都預約了下一場民族災難。因為,前賢們缺乏智慧與勇氣,始終無法將權力放進制度的籠中,而舌尖上的腐敗之所以威力無窮,因為它是瀰漫性的,不僅腐蝕權力,而且腐蝕整個社會。當大崩潰到來時,雖有仁人志士,卻無法挽回局面,正如孟子所説“上下交爭利而國危矣”,真走到全面腐敗的地步,個體努力已是杯水車薪。

  要跨越這個歷史週期律,除完善制度外,還應見微知著、怛怛惕惕,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對舌尖上的腐敗始終保持高度警惕。隨著生産力提升,大吃大喝對物質生産的消耗也許有限,但它對人們信心、尊重的傷害特別深遠。以史為鑒,以歷史週期律自警,面對舌尖上的腐敗,我們應做好長期奮鬥的準備。(蔡輝)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