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浪費還須紮緊“錢袋子”

時間:2013-01-25 15:48   來源:新民晚報

  “舌尖上的浪費”,在這些日子成為熱議話題。根據央視的報道,中國餐飲業每年要倒掉約兩億人一年的口糧。中國人講究吃,在“吃”上浪費得也多,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在這方面要花大力氣動真格。不然的話,就像袁隆平院士痛心的,國家每人平均耕地少,辛苦鑽研提高水稻産量,每畝提高10斤、5斤都很難,但提高單産後又浪費了……

  在新華社的報道中,“剩宴”浪費觸目驚心。一些宴會結束後,大部分菜只吃了一半左右;海參、鮑魚原封未動,一條魚頂服務員一月工資,照樣被倒掉……“舌尖上的浪費”一直難以絕跡,“打包”似乎只存在於小範圍的私人聚餐中。無論公私,無論官方還是民間,浪費都是可恥的,有限的資源也經不起浪費。

  浪費是犯罪,很可恥,公款浪費就更令人深惡痛絕。中國青年報的一項調查表明,超過九成的被調查者認為公款吃喝方面的浪費最嚴重,居所有浪費之首。要正社會之風,先正官場之風。手握公權力者若喜好奢靡,一則浪費公帑,二則滋生腐敗,帶壞社會風氣,敗壞政府形象。厲行節約,從黨政機關入手,極為必要。

  新華社記者深入部分省市的餐飲市場,發現中央“八項規定”“六項禁令”出臺後,公款吃請之風得到遏制,一些酒店上座率明顯下降,不少預訂被取消。可以看到,相關規定真正落實到位,效果是顯而易見的。令行禁止,並不簡單,但領導幹部若能做到率先垂范,從我做起,上行下效,就能把崇尚節儉的工作作風一級級地傳遞下去;執行規定若能實打實,不留餘地、不摻水分,不讓人在“原則上”做文章,堵住“便宜行事”的空間,就能積累起約束性規則的權威性,對糾正浪費之風起到積極作用。

  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苗頭總會悄然顯露。比如,有些宴請轉到了內部餐廳,有些單位的內部餐廳裝修之精、標準之高堪比五星級酒店;有些公務宴請化整為零,隱姓埋名,宴請單位成了一些酒樓最大的機密。記者在暗訪鄭州某單位公款聚餐時,還遭遇粗暴對待,數據卡內容被刪除,雖然事後相關單位和個人受到處理,但也證明,要真正遏制公款吃喝之風,絕非一朝一夕就能辦到。一種不正之風之所以長時間存在,自有其基礎。把公款吃喝視為“工作方式”、視為“福利”的,為數不少,個人和環境的因素都不容小視。

  厲行節儉,公眾都説好,同時也希望,這股風要一直刮下去,不能只是一陣“風”。在“嚴禁”的同時,須通過硬性制度把規則確立下來,要通過完善預算制度紮緊公款的“錢袋子”,一分一毫都要精打細算、監督到位,從源頭上防止公款被用來填滿私人的欲壑;還要通過資訊的公開透明拓寬監督渠道,通過嚴厲的問責制度把具體責任落實到人。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