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制度把“奢靡之風”關進籠子

時間:2013-01-23 14:29   來源:新京報

  抵制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應該成為嚴格的制度規範,應該讓更廣泛的公眾監督力量伴行。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22日在中紀委全會上強調,要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業,堅決反對講排場比闊氣,堅決抵制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秀傳統,大力宣傳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努力使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習近平亦指出,要加強對權力運作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範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

  此前,習近平離京視察,從深圳、珠海、佛山到廣州,沿途不封路、不清場,不鋪紅毯,入住普通酒店普通套房,吃自助餐;其後的河北阜平訪貧之行,也讓“四菜一湯”成為了網路熱詞。可以説,自“八項規定”始,厲行節約並不是口號的宣示,而正在實實在在地踐行。

  公眾也敏銳地注意到,勤儉節約之風也體現在正在召開的地方兩會上。北京市代市長王安順日前在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嚴格控制“三公經費”,節省資金多辦打基礎、惠民生的實事好事。今年北京兩會也注意節儉,不擺鮮花,吃飯不上白酒,減少菜品,代表委員房間也不送水果。

  從中央到地方,次第展開的節約之風,確實讓社會公眾感到“新”意。且不説中國目前仍有大批像阜平駱駝灣那樣勉強維持生計的貧窮農村,2012年的基尼系數已達到0.474的高位,即便經濟條件允許,也應該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這樣的做法,不僅符合民意期待,也是現代政治倫理的必然要求,各級政府官員沒有理由不以身作則,勉力而行。

  民眾或許對一些官員暗地裏的腐敗不太知情,但是,公款吃喝、講排場比闊氣等奢靡之風,則是擺在路邊的腐敗。近年來,“馬路邊的腐敗”之所以普遍發生,根在權力缺乏約束。因而,厲行節儉、反對浪費,恰恰正需要用制度把權力關進籠子裏。

  比如,這需要完善預算制度,管好公共財政,管好政府的錢袋子。今後,要細化預算,預算項目編制應該更細緻、更明確,最大限度降低預算的彈性,標明公共資金的具體流向,而不是動輒以含混的“辦公用品”、“項目經費”隨意列支。還要繼續加快預算公開,向社會公開政府的賬本,並接受公眾的監督。

  坊間在熱議習近平談到的“把權力關進籠子裏”,其實,以公款吃請為標誌的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作為一種人人看得見的“街頭腐敗”,正是權力不受約束的最表層現象,已經深深刺痛了民眾的神經。很多權力並不情願被關入籠子裏。所以,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不能完全寄希望於政府部門、各級官員的道德自覺。説不定有些人明裏一套暗地一套,陽奉陰違,會上大講八項規定,會下卻擺開萬元一桌的公務宴席。所以,將奢靡之風關進籠子裏,少不了社會監督制度,少不了一種鼓勵公眾與媒體監督、並及時回應輿論關切的機制。

  總之,厲行節約不能是一陣風,一刮而過;抵制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也不能僅靠政府及其官員的自覺而為,應該成為嚴格的制度規範,應該讓更廣泛的公眾監督力量伴行。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