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失掉誠信了嗎?

時間:2012-11-29 14:28   來源:新民晚報

  在網上買了一台二手電腦,拿到後開機上網,裝應用軟體,用了兩天,感覺很好。

  這些年在網上成功購物幾千次,算得上是資深老買家,已經雙黃鑽了。花錢很不少,跟店家溝通大多也愉快,很少碰到不愉快的事情。我還在網上買過數位單眼,價錢比電腦貴得多,也沒有問題。

  我常常去小區附近菜場買菜,有時錢不夠了,攤主都很爽快地説,下次再給我。我怕忘記。攤主説,忘記就忘記,沒關係。我總及時還錢,最多第二天一定歸還,怕久了自己忘記造成失信。一次我買好菜忘拿走,下午想起來回到菜場去找,攤主已走了。對面攤主喊住我,説他把菜放在這裡了。小區保安常替我收快遞,快遞從來沒有弄丟過。

  這種例子很多,我不想説令人感動,但起碼令人溫暖,人與人之間的融洽就建立在基本的信任和誠信上。

  但你讀報紙、看電視、上網瀏覽,會看到各種稀奇古怪的詐騙案,商業欺詐、官員貪污腐敗,例子數不勝數。我也收到詐騙電話手機短信,真有防不勝防之感。此前有媒體報道,美國的大學和紐西蘭的大學退回上百名涉嫌作假的中國留學生。

  太多詐騙和非誠信事件發生在中國人身上,累積起來造成了一種中國人不誠信的印象。

  誠信的最重要基礎是“誠信約束”和“誠信有用”。在網路上因為有了第三方支付平臺和買家評價的雙重約束,使絕大部分有持續經營意願的店家努力工作,以誠信服務來獲得好評並得到對方確認付款。這些好評和累加起來的好評率,對網路店家的經營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好評率低的店家會阻嚇新顧客,也會讓老顧客望而卻步,不誠信的店舖很難發展壯大。

  現代社會人際關係陌生化,人與人關係不像鄉村社會那麼簡單。很多人住在同一小區,卻一生都不打招呼彼此不認識。這是從熟人社會過度到信用社會的微妙階段。人際交往和商業交易,都需要以誠信作為基礎,來提高交往的效益。而以誠信體系來實現陌生人的交往和貿易的正常化,是現代社會必須走的一步。網路購物是誠信社會體系的現實體現。去菜場和小商店購物,是傳統的熟人社會關係,這種關係對買賣雙方也都構成了一定的約束,雖然這種約束是相對鬆散的。

  在熟人社會的彼此互信之外,從大的社會範疇來看,嚴格公正的法律管理和懲處之外,要獲得簡捷的貿易和交往,誠信和誠信體系的建立極其重要。誠信不能依靠某人的道德品質和個人修養來形成,而需要用有效的管理手段來約束雙方。“誠信”需要發生效用、要成為約束力,成為每個人生存和發展的監督力量,這樣人們無論貴賤尊卑,都會主動地去維護誠信。

  現在看來,中國人不是缺少誠信,或者缺少誠信的意願,而是缺少維護誠信的整套體系。誠信體系的建立,需要公開的監督體系進一步完善起來並真切發生監督效果,如網路購物的買家評價那樣,會導致為人民服務者因不誠信而受到懲罰。如果不誠信者都被揭露,受到相應的懲罰,那麼社會就會慢慢地誠信起來。這對社會上的每一位公民,都有好處。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