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詞器可以有,打官腔招人煩

時間:2012-10-23 14:37   來源:工人日報

  江西九江市都昌縣文廣局長邵倫秀近日成為微博網友圍觀的對象。有網友發現,其不久前在接受當地電視臺的一次採訪中,是照著記者手中一張紙回答問題的。對此,邵倫秀表示,因當時趕著出差,所以自己照念了,但稿子是本人寫的,不覺得有何不妥。(見10月21日《西安晚報》)

  提詞器、提示紙這些東西對於電視傳播來説並非新鮮玩意。畢竟,人的記憶力有限,而且人在鏡頭前的表達難免不流利、欠條理,為提高採訪效率,也為提高新聞的可看性和連續性,一些報道中常會用到提詞器,對普通採訪對象如此,對以念稿為主的主持人來説更如此,因為沒有提詞器,他們就必須成為背誦神人。

  這樣看來,一名官員在接受採訪時使用了提詞器——簡陋的提示紙,應該沒什麼大不了。況且事後也説明瞭內容是自己寫的,算是自己觀念的真實表達。這些理由如果成立,似乎也不能太刁難這位基層的官員,要怪只能怪節目製作者水準不高,不小心把採訪中的秘密呈現在了以為採訪都是動真格的公眾面前。

  此次圍觀中,公眾的神經緊張來自於對官員説真話、説實話的期待——希望官員在接受採訪時能不説套話、空話、假話,而説實在的、公眾關切的、能聽懂的話。媒體既然代表公眾發問,若官員回答時還不能擺脫官腔,還照本宣科,公眾可能就會犯嘀咕,這到底是不是自己準備的回答?是不是一次真誠的表達?在公眾那裏,他們更希望官員在接受採訪時能説會道,而不是只會讀。

  公眾擔心的來源,是一些官員發言習慣打官腔的現實。語言的作用在於傳播和交流,可在一些官員的發言中,這樣的作用卻消失在程式化的固定邏輯和特殊用詞中,與公眾的表達習慣不大相通,容易産生生疏與障礙。加之有時官員發言由秘書代筆,公眾難免會對官員能力産生懷疑。

  在時下媒體傳播互動頻繁的時代,公眾對官員形象的認知很多時候都來自於媒體,鏡頭前官員的表現可能決定著公眾對其的整體印象。雖然提詞神器讓官員做到邏輯清晰、回答完整,但傳播效果未必很好,會帶來難以避免的天然質疑。真有本事的官員,大可以扔掉提詞器這個發言柺棍吧。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