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饑餓體驗",不只在糧食官員

時間:2012-10-17 14:27   來源:東方網

  據媒體報道,昨天是世界糧食日,我國有關部門為了教育國民珍惜糧食,從糧食局領導帶頭“饑餓體驗”:湖南省糧食局局長至少19小時粒米未進,成都市糧食局領導也用水代替午餐。在“世界糧食日”這樣的節日,多位糧食系統的領導帶頭禁食,響應國家糧食局首次倡導的“紀念世界糧食日、饑餓二十四小時”的饑餓體驗活動,以喚起全社會“愛糧節糧”的好風尚。對此,我們應該給予肯定。

  現在的問題是:“饑餓體驗”,不只在糧食官員!

  因為,現在我國的糧食消費現實嚴峻性告訴我們,“糧食浪費”已經代替“糧食供應”成為擺在各級政府、尤其是糧食部門面前的一個重要話題。眾所週知,在我國,過去相當長一個時期糧食是短缺的,三年困難時期為了吃一口糧食,兄弟可以反目、鄰居可以打架、村落甚至可以殺人……這些可拍的往事對現在的青年人而言可能是天方夜譚,但那時就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是,有些艱辛會因為時間太久逐漸變淡,一些苦難也會因為距離遙遠讓人漠然。即使從很多渠道知道糧食來之不易、世界尚有大量饑餓人口,但沒有在田地裏揮灑過汗水的人,對糧食的感情或許不如農民深厚;僅在減肥時才體驗到饑餓感的人,或許也難對“吃不飽飯”“感同身受”。所以,體驗不只在糧食部門和官員,就是揭示出這一解決問題要有全局性思考和戰略性措施,至少在體驗對象上還應該包括政府其他部門官員、包括青年白領、甚至包括一些成年的學生。

  同時,體驗只是手段,目的是喚起市民等消費者對生産糧食不易的重視,喚醒浪費者對不道德行為的恥辱感,更喚發我們民族舉一反三、決心把糧食生産和糧食消費引導到正確和健康軌道上來的精神新貌!但是,很遺憾,記者昨天了解到,國家糧食局的這一倡導活動,並沒有在全國範圍內得到很大的、很熱烈的響應,僅糧食系統也是部分地區的領導參與了此次活動。這就告誡人們,要開展一場對生活、對社會、對人生有意義的活動,光有良好的動機是不行的;光有領導部門發個文件也是不行的;應該在全社會,通過媒體宣傳造勢,通過學校教育貫徹,通過大街小巷的鼓動、傳播等等,我們才可能吧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辦好。

  最後,要節約糧食,要在全社會興起節約者光榮、浪費者可恥的風尚,除了理念改變、除了宣傳加強之外,我們更要在方法和手段上推行和推廣節約糧食、節制消費的政策和法規。比如,上酒店和飯莊吃飯,一般而言要設置消費每人平均消費的指數,超過這個指數就要交消費稅;再比如,婚慶辦喜事等民眾的喜慶宴請消費,每家每戶都要有一定的可控指數,文化大革命由於極左思潮影響,農村辦喜酒一般人家只是兩桌、三桌,這當然有點不可思議;但是,今天從節約的角度看、從移風易俗的角度看,這種表面看似荒唐的作法卻又有一定的合理性,我們可以借鑒一些思路。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領導機關等公務活動的公款消費要帶頭節約和嚴格控制,節約不是對下的,節約是全社會的,領導同志和領導部門要帶頭,紀委和監察部門在大飯店要像中紀委學習,都有著名風景點的巡視組監督……

  “饑餓體驗”,不只在糧食官員——這個問題解決了,意義非同小可。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也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一手抓依靠科學進步糧食增産豐收,一手抓節約糧食塑造社會新風尚。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居安思危,才能從根本上找到解決糧食生産和節約的系統問題。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