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路人”是這個社會“最美街景”

時間:2012-06-12 12:37   來源:羊城晚報

  兩位好心路人感動了整座廣州城。

  6月3日,天河某小區一女童從4樓家中陽臺墜落,頭卡于防盜網上,命懸一線。一位路過的黃衣青年,奮不顧身徒手翻到3樓外墻,懸空托舉住幼童。眾人合力營救下女童後,“黃衣男”不辭而別。

  6月5日,打臨工的賀小平突發急性闌尾炎,因無錢求醫病臥廣州街頭,危難之際,一位開淩志轎車的路人伸出援手,“救人要緊,多少錢我來付”。交付8000元住院金後,好心路人悄然離去。

  兩位路人都沒有留下名姓,人們親切地稱他們“托舉哥”和“淩志哥”。

  陌路相遇,見人有難就伸出手,錢財不吝,安危不顧,做完好事即消逝于街頭人流中。施恩不圖報,救人不留名。“好心路人”堪為這個社會的“最美街景”。

  都市街頭是現實生活的萬花筒,又似人生的隨機“考場”。老人倒地,是上前攙扶,還是裝沒看見繞開走?路遇不平,是出手喝止主持正義公道,還是做事不關己的看客?或者,好心伸援手,卻陷入街頭騙局的套,下一回路遇求助,你又會如何抉擇?

  也許,正是複雜而無常的現實,讓不少人心冷了,熱情沒了,明哲保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托舉哥”和“淩志哥”的出現,不啻給炎夏的羊城送來一股清新之氣,他們不僅感動了當事人,也深深打動了公眾的心。

  其實,生活從來不缺真善美。近來,全國各地“美”的讚歌一波又一波:“最美媽媽”、“最美女教師”、“最美軍人”、“最美護士”、“最美司機”……他們都是最普通最平凡的人,行走于街頭,或許就像陌生路人,但都被民眾冠以“最美”頭銜。如此這般,不是社會缺乏“美”的符號,實在是人們發自內心的敬佩和讚美。

  日常生活中的真情善舉,是這個社會的大愛大美。沒有功利色彩,沒有複雜動機,也未必就是壯舉。遇著了,有能力,就伸出援手,説是本能,實則閃耀著最本真的人性光輝。

  我們曾感嘆陌生人社會,人心冷漠,比鄰而居多年不相識;我們也曾抱怨道德失范的現實,世道險惡,救助倒地老人反被訛。但是,“好心路人”再次向社會昭示,不管時序如何更替,社會價值訴求如何嬗變,人性的良善不會泯滅,愛和責任是這個社會永遠不變的道德底盤。何需景仰英雄,何需憧憬好人,“平民英雄”就在身邊,只要適時伸出援手,每個人都可做“好心路人”。

  連日來,在滿城搜尋兩位好心路人的過程中,公眾為人間的真情感動,也體悟著善的力量給自己帶來的快樂和溫暖。

  生活確實有著太多的不如意,轉型期社會也確實帶給人們諸多的生存“焦慮”,但是,正如有句歌詞所説: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一個微笑,可以融化人心的隔膜;一個小小善舉,可以挽救絕望的生命。被媒體找到的“托舉哥”周衝説得好,“不是很大的忙,大家能幫一下就幫一下”,但正是這看似平淡甚或隨意的“幫一下”,卻能改變一個人和一個家庭的命運。如果每個人都成為“好心路人”,相互關愛,相互體恤,相互扶助,生活就會陽光普照,人生就會充滿希望。(閱盡)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