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能給予跳樓女工些什麼

時間:2011-11-23 11:15   來源:中國青年報

  11月16日,深圳黛麗斯香港籍女主管鄧某用惡毒、貶損的語言辱罵女工廖會,並讓廖會“去跳樓,去死吧”,結果400多名員工決定採取集體停工方式抗議。深圳福田區勞動監察隊副隊長林要軍21日介紹,多個有關部門已介入調查此事。

  據當地媒體報道,事件的起因是,鄧某在車間用廣東話宣講加工方法,四川籍女工廖會隨便説了句“聽不懂”,結果引發雙方爭執,鄧某要廖會“去跳樓,去死吧”。廖會氣得渾身發抖,長期飽受鄧某欺壓、淩辱、謾罵的她將車間用電總開關拉下,但隨即又合上。半個小時後,廖會掙脫眾人的阻攔,爬上工廠六樓樓頂邊緣揚言跳樓自殺,眾工友合力攔阻,而鄧某冷眼旁觀且嘲笑:“你們不要攔她,她不會跳下去的!”

  老實説,現在社會上冷血的人不少,冷血的事似乎經常發生。前不久,佛山小悅悅被過路車輛碾壓,一些“路人”漠然而過,“路人”已被釘在了道德的恥辱柱上。

  而要一個手下員工“去跳樓,去死吧”,當員工真的站在高樓邊緣進行生死抉擇時,她(他)又站在旁邊冷嘲熱諷,這個人的冷血,必定有甚于從小悅悅身邊漠然而過的“路人”。

  求生是人之本能,但一個年輕的生命站在樓頂上求死的時候,實際上值得所有生者為她設身處地地想一想:她(他)為什麼想到死?她(他)何以將自己推向生死的抉擇?當一個人進行生死抉擇的時候,她(他)一定是感到難以生存,或者是存在下去的價值已經被嚴重侵蝕,甚至已經成為負數了。凡稍具人性者視之,必定自然而然地生出同情之心、不忍之心,並激發自己的道德情感、某種責任感。

  生死的抉擇,即使我們從最冷血的意義來看,它也是個人的選擇自由,不容外人的惡意慫恿或冷嘲熱諷。但在我們這個社會,我們都對正在進行生死抉擇的不幸者做了什麼?跳樓討薪,被定義為“跳樓秀”,甚至被有關部門視為擾亂社會治安者。的確,跳樓的首要目的是討薪,但被欠薪者在跳樓討薪的過程中會不會真的跳樓?如果按跳脫概率論的算計,抱著同情的理解觀察,就不可以排除真的跳樓的可能性,我們必須以一種最嚴肅的態度來對待。但很多人多的是概率論的預見性,少的是對不幸者的同情與對生命的起碼尊重。

  一名普通女工,在企業裏只是一件每月花一二千元買來的“人力資源”,無比卑微。但她也是父母的“掌中寶”、“心頭肉”,或許自己也已為人父母,她有著自己的價值、責任和尊嚴,從人格意義上説,一名普通女工與其他任何人都是平等的。但女工廖會站在高樓邊緣,進行她的生死抉擇,這到底是為什麼?生是人之所欲,但生本身不是生的目的,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當生遠離幸福,變成靈魂的沉重負擔,就是生不如死。

  不尊重人,不尊重生命,實際上是我們時代的一個徵候。面對跳樓者,我們少的是理解的同情,多的是概率論的預見癖。當一個脆弱的靈魂想到自己上有高堂、下有弱小,其家庭責任感戰勝求死的衝動,想委曲求全地活下去,冷血的人證明了自己的先見之明,從此也變得愈發的冷漠冷血。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