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第三屆海峽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動在四川開幕(圖)

2017-03-02 11:1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出席開幕式的領導及兩岸嘉賓推桿宣佈活動開幕

出席開幕式的領導及兩岸嘉賓推桿宣佈活動開幕(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台灣網3月2日四川訊  “北孔子,南文昌”,四川梓潼縣是世界公認的中華文昌文化發祥地,七曲山大廟被譽為“天下文昌祖庭”。2月28日,第三屆海峽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動在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隆重舉行。活動由國務院臺辦交流局指導,四川省臺辦和綿陽市人民政府主辦,四川省文化廳支援,綿陽市臺辦和梓潼縣人民政府承辦,這是今年四川省一次大規模、高規格的川臺交流盛會。

  國務院臺辦副主任龍明彪、四川省副省長朱鶴新、中國國民黨前副主席詹春柏、綿陽市市長劉超出席開幕式並致辭,四川省臺辦主任周敏謙在開幕式上向梓潼縣授“四川省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匾牌。省政府副秘書長趙衛平、綿陽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馬華、綿陽市政協主席張錦明等省市領導出席開幕式。海峽兩岸及來自美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的嘉賓代表共計500余人應邀參加了活動。據不完全統計,該活動吸引了海內外遊客5萬餘人次。開幕式由綿陽市委副書記付康主持。

  國臺辦副主任龍明彪在致辭中肯定四川做法,他説,近年來,四川創新方式,厚植兩岸共同的歷史文化聯結,密切兩岸同胞的交流交往,增進兩岸同胞情誼,為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梓潼是文昌祖庭和文昌文化的發祥地。梓潼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傳承文昌文化,充分發揮文昌文化資源優勢,積極開展對臺交流,舉辦了三屆海峽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動,為臺灣同胞特別是廣大文昌信眾來祖庭進香謁祖、朝拜祈福搭建平臺,所做工作值得肯定。

  龍明彪表示,我們一向重視和支援兩岸民間文化交流,希望兩岸同胞在繼承和弘揚優秀文化傳統的過程中,共同激發民族文化的時代活力,提升民族文化的國際影響,拉近同胞心靈距離,增強民族的文化自信。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朱鶴新在致辭中代表四川省人民政府對活動表示祝賀,他説,去年11月,在北京舉辦的“兩岸和平發展論壇”發佈了41個2017年兩岸交流項目,此次活動是今年舉辦的第一個大型交流活動,也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他表示,四川與臺灣在文化、經貿、教育、旅遊、宗教等多領域的交流合作日益加深,在川登記的臺資企業達到1861家,投資總額180億美元。四川省政府將一如既往重視開展兩岸文化交流,推動海峽兩岸在經貿、教育、旅遊等各領域的交流合作,增強兩岸同胞的文化認同和經貿往來,為維護兩岸關係發展貢獻力量。多元、開放、包容的四川,歡迎臺資企業前來投資興業。我們將進一步改進政務服務,大力提升政務環境,推動互利共贏,實現共同發展。

  綿陽市委副書記、綿陽市人民政府市長劉超代表綿陽市委市政府對嘉賓表示歡迎。他指出,此次舉辦以“中華文昌、兩岸同源”為主題的第三屆海峽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動,共祭文昌帝君,充分展示了兩岸同胞“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的文化傳承,充分體現了兩岸同胞手足情深、血濃于水的真情厚誼,必將進一步增進兩岸同胞感情,助推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

  中國國民黨前副主席詹春柏説,兩岸同胞同文同種,民間信仰同根同源,宗教、文化及經貿的交流確實是推動兩岸人民心靈溝通、情感交流、經濟互惠的好途徑。我十分樂見兩岸有良性互動,民眾也應當積極努力,讓兩岸關係轉危為安,保持良性發展。

  開幕式後,四川省臺辦主任周敏謙就授予梓潼縣“四川省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接受記者採訪,他説,梓潼縣是中華文化的重要傳承地之一,七曲山大廟作為文昌帝君的祖庭,在兩岸人民心中是非常神聖的。在此建立兩岸交流基地,對傳承共同的中華文化、增進兩岸人民感情,加強兩岸的交流合作非常有意義。每年農曆二月初三是文昌帝君生日,千百年來都會在這個日子舉行祭祀活動。四川擬借助這個特殊日子,定期舉辦海峽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動,邀請更多臺灣同胞共同傳承中華文化,同時舉辦廟會、經貿交流活動等,借助文化交流平臺,促進兩岸經貿合作,增進民眾福祉。

  據悉,古往今來,文昌文化遠播華夏大地,在祖國大陸和港澳臺地區都有著廣泛的影響。近年來,到梓潼七曲山大廟旅遊觀光、朝聖祈福的臺灣團隊和遊客不斷增多,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第三屆海峽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動在前兩屆的基礎上,規模更大、規格更高、活動內容更加豐富、兩岸參與民眾更加廣泛,海峽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動正在成為四川與臺灣交流的品牌活動。(台灣網、四川省臺辦聯合報道)

 

國臺辦副主任龍明彪在開幕式上致辭

國臺辦副主任龍明彪在開幕式上致辭。(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朱鶴新在開幕式上致辭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朱鶴新在開幕式上致辭。(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責任編輯:川臺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