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海峽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動拉開序幕兩岸學子齊拜文昌
拜“文昌”,做“學霸”
本報訊(記者 趙斌 文/圖)“眾學子上香,行祭拜禮!”昨(27)日,在梓潼七曲山大廟,伴隨著洞經古樂悠揚的樂聲,海峽兩岸40名學子排著整齊的隊伍,向文昌帝君參行跪拜禮。七曲山大廟正殿內香火熊熊,學子們一跪一拜都透著虔誠,整個祭拜儀式顯得神聖而莊重。
據早期資料考證農曆二月初二是文昌帝君的誕辰,也是每年春季廟會開始的日子。據史料記載,文昌帝君是主管考試、命運及助佑讀書撰文之神,是讀書文人、求科名者所最尊奉的神祇。學子拜文昌,其實古已有之。它有固定的禮俗和悠久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周朝,歷代都相沿制定禮法,列入祀典。同時也廣受民間的奉祀,以前凡是讀書人必定奉祀文昌帝君。每逢文昌帝君誕辰,童生、秀才、稟生、貢生、舉人以及私塾老師都要準備全牛及供品,至文昌廟行“三獻禮”祭祀之,只不過以七曲山大廟的祭拜儀式最為隆重而已。
到了明朝景泰年間,景宗皇帝在北京新建一座廟宇,每年二月初三,遣人舉行盛大的祭典。清朝年間,更加崇奉文昌,嘉慶六年,仁宗皇帝也勒命禮部,把文昌帝君編入祀典。
“海峽兩岸學子齊聚帝鄉拜文昌,一方面體現的是兩岸民眾共同的文化信仰,另一方面則表現了華夏兒女對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同時,也體現了當代青年對知識的渴求和對師道的尊崇,進一步豐富了文昌信仰的內涵。”梓潼七曲山風景區有關負責人介紹説。
海峽兩岸詩壇大咖帝鄉論道
本報訊(記者 鄭金容)昨(27)日,由中國詩歌學會、北京大學中國詩歌研究院、四川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綿陽市政府主辦的“人文蜀道 詩香梓潼”中國詩人蜀道行詩歌論壇在梓潼舉行。海峽兩岸50余位詩壇大咖齊聚梓潼,論道詩歌發展。
“梓林潼水地鐘靈,雨過晴嵐滿眼青”。在“人文蜀道 詩香梓潼”中國詩人蜀道行詩歌論壇上,海峽兩岸的詩人們圍繞中華詩歌的傳承與發展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他們從李白談到杜甫、從古體詩轉到現代詩,並結合時代發展探討了詩歌的創作、詩歌的韻律、詩歌的發展等問題,是中國詩壇一次高水準的思想碰撞與交流。
“當下整個文化充滿著活力,詩歌進入了新的發展期。我們應該在創作中試圖找回傳統詩歌的魅力,重新思考詩歌的價值。”著名詩人、中國詩歌學會會長黃怒波希望更多人能夠通過詩歌去發現蜀道之美、傳統之美、文化之美。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獲獎者、四川省作協主席阿來認為詩歌要發展就要和時代相結合。“我很喜歡杜甫的《飲中八仙歌》,‘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詩句深刻反映了現實生活,當代詩歌的發展也離不開現實。”臺灣著名詩人焦桐認為這場詩歌論壇活動很有意義。“這麼多詩人聚在一起,交流探討詩詞文化,能更好的傳承詩詞文化,很高興能參加論壇,得以認識如此多有才華的詩人。”(綿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