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華文昌兩岸同源第三屆海峽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動側記

2017-03-02 09:26:00
來源:四川新聞網
字號

  昨(2月28)日,第三屆海峽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動在梓潼舉行。500余名嘉賓應邀參加活動。據不完全統計,活動吸引了海內外遊客5萬餘人次。

  北孔子,南文昌。梓潼是世界公認的中華文昌文化發祥地,七曲山大廟被譽為“天下文昌祖庭”。古往今來,文昌文化遠播華夏大地。近年來,到七曲山大廟旅遊觀光、朝聖祈福的臺灣團隊和遊客不斷增多,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第三屆海峽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動規模更大、規格更高、活動內容更加豐富、兩岸參與民眾更加廣泛。

  兩岸民眾共祭文昌

  昨上午,在悠揚婉轉的樂聲中,500余位嘉賓從七曲山崇文廣場沿祈福大道拾級而上,邁過405級臺階走進七曲山文化廣場。大道兩旁分列310名迎賓群眾,身披綬帶、手捧書卷,和著優美的旋律齊聲誦讀《文昌陰騭文》。嘉賓們在濃郁的文昌文化氛圍中步入開幕式和祭祀大典殿堂。開幕式上,進行了“四川省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授牌儀式,嘉賓代表還共同為第三屆海峽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動推桿揭幕。

  開幕式後,沿襲古老廟會習俗,七曲山大廟正門徐徐開啟,丁酉年海峽兩岸文昌祭祀大典拉開帷幕。本次祭祀大典是在清康熙三年《文昌樂章》基礎上,由專家反覆改編而成,既突出古色古韻又體現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作為一道旅遊文化大餐向外界展示。按照傳統文昌祭祀“三獻禮”規制,全程伴以祭祀歌舞“六佾舞”,長袖明眸,衣袂飄飄。40名海峽兩岸學生一起沿祭祀通道緩緩上前,向文昌帝君恭獻書卷,爾後齊聲朗誦被譽為“善書三聖經”之一的《文昌陰騭文》名句:“濟人之難,救人之急,憫人之孤,容人之過,廣行陰騭,上格蒼穹……”莘莘學子的誦讀,形象傳播出文昌文化倡導的扶危濟困、助人為樂的道德思想。

  亞獻禮環節,20位兩岸文昌宮觀信眾代表依次上前,凈手上香,祈願家興業旺、國強民安。丁酉年文昌祭祀大典祝文,表達海內外各界群眾對文昌帝君的尊崇。終獻禮時,兩岸政經界、文化界代表向文昌帝君敬獻花籃。著名表演藝術家瞿弦和敬誦祭文。在大型祭祀樂舞中,青年歌唱家李暉高歌《中華文昌頌》,掀起兩岸民眾公祭共仰文昌、祈福中華復興的高潮。

  交流活動漸次展開

  從2月27日開始,第三屆海峽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動系列文化經貿交流活動漸次展開。

  2月27日下午,臺商及其他客商50余人應邀參加第三屆海峽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動投資懇談會。懇談會上,梓潼縣有關負責人向與會臺商介紹了梓潼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和自然資源稟賦,特別推介了梓潼優良的生態環境和一流的投資環境,希望臺商充分利用梓潼“綿陽臺商産業園”的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廣泛開展經貿交流活動,通過項目合作實現發展共贏。

  當天下午,“中國詩人采風團”一行30余人抵達七曲山,拉開了“人文蜀道詩香梓潼”中國詩人蜀道行活動序幕。作家阿來、藝術家瞿弦和、詩人黃怒波、作家楊克、學者耿佔春等一大批著名文藝界人士參加活動。他們紛紛表示,梓潼景色宜人、風光旖旎,歷史文化積綻深厚,是鑲嵌在金牛古蜀道上的一顆耀眼明珠,有很多值得深入挖掘的美景和題材,打造中國詩人采風創作基地大有可為。

  2月28日下午,文昌出巡和非物質文化遺産展演活動舉行。“恭迎、出巡、祭祀、回鑾……”沿七曲山景觀大道,數百名古裝文昌出巡參演人員緩緩抵達七曲山景區南山門廣場,旌旗招展,禮樂喧天,再現千年民俗風貌。兩岸嘉賓還饒有興趣地觀賞了梓潼文昌洞經古樂、文昌神鼓、大新花燈、馬鳴陽戲等非遺展演。

  當晚,“中華文昌兩岸同源”大型主題文藝晚會在梓潼城北新區文化廣場隆重上演。晚會以“兩岸牽手,共仰文宗”為主線,選取特色鮮明、雅俗共賞的文昌文化標誌性符號,展現文昌文化這一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髓所在。採用“悠悠兩岸情,齊唱故鄉美”為烘托手法,充分發揮情感作用,激發出海峽兩岸與世界華人一脈相傳的民族情結,充分表現出本次晚會的主題。

  根據活動安排,今日上午,來自各地的專家、教授、學者80余人將匯集七曲山,參加“第三屆海峽兩岸文昌文化研討會”,為梓潼文昌文化的挖掘、傳承、創新、發展獻計出力。(宋長豐 綿陽日報)

[責任編輯:趙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