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灣客人參訪上海徐匯區龍華社區 共話同胞深情

2017-06-06 09:5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客人參訪龍華社區 共話同胞深情

    臺灣客人參訪龍華社區 共話同胞深情。(上海閔行區臺辦 馮聯清 攝)

  台灣網6月6日上海訊 6月5日上午,第十屆滬臺民間論壇——兩岸社區治理(上海)研討會兩岸社區座談交流暨簽約結盟儀式在徐匯區龍華街道舉行,本次活動由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上海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上海社會科學院、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指導,上海市臺灣同胞聯誼會、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上海文化研究中心、臺灣社區重建協會主辦,上海市徐匯區龍華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承辦。  

  全國臺聯研究室主任陳立謙,上海市臺辦交流處處長王躍,徐匯區臺辦主任羅曄,普陀區臺辦主任王元,龍華街道黨工委書記薛雷,上海市臺聯聯絡部副部長劉慶元,上海科學院文化所公共文化研究室主任鄭崇選,清華大學信義社區營造中心秘書長梁肖月,以及社團法人臺灣社造聯盟理事長、臺灣社區重建協會理事長盧思岳,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院長、社區營造學會理事長黃世輝,臺灣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所長郭瑞坤,臺灣交通大學藝文中心主任洪惠冠,臺灣城鄉特色發展協會理事長許主冠,新北市北大特區聯合策進會理事長陳怡瑾等60多人出席並參加了兩岸社區治理(上海)研討會座談交流暨簽約結盟儀式。 

  在上午的參訪交流中,滬臺與會人員參觀了徐匯區龍華街道強生“愛心加油”自治家園和徐匯濱江建設者之家。在強生花苑居民區,薩克斯樂隊演奏了臺灣同胞喜愛的電視劇《上海灘》主題曲以及臺灣歌曲《外婆的澎湖灣》。臺灣同胞的光臨,熱情的“社區書畫家”在團扇和折扇上飽含深情地作畫題詩,並贈送給遠道而來的臺灣同胞。臺灣同胞手拿居民的繪畫和書法作品,互致問候,一起合影留念。臺灣社造聯盟理事長盧思岳高興地説,在強生居民區參觀的過程中,通過交流、互動,對龍華街道的基層社會建設實踐有了一定的了解,還加深了彼此之間的友誼。 

  在徐匯濱江地區設立的首家示範性基層群團工作站“徐匯濱江建設者之家”,與會人員觀看了反映徐匯濱江建設者生活和工作情況的電視專題片,參觀了為建設者服務的便民超市、公共會客廳、法律服務站、衛生服務站、閱讀空間、多功能活動室等。臺灣朋友還在衛生服務站,與“徐匯雲醫院”的專家醫生通過電腦,感受異地“雲”診療的便捷。臺灣同胞對於濱江建設者在“家”裏享受的各項服務給予了高度評價。 

  在座談交流會上,徐匯區臺辦主任羅曄和龍華街道黨工委書記薛雷先後致辭。龍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楊海英介紹了龍華“益加藝”文化藝術志願行動及社區共治工作,與會人員觀看《藝術大美?公益龍華》宣傳片。臺灣新北市北大特區聯合策進會陳怡瑾理事長介紹了社區特色及社區自治工作。在兩地社區簽約結盟儀式上,上海市徐匯龍華社區基金會理事長高晶晶與新北市北大特區聯合策進會理事長陳怡瑾共同簽署交流框架協議。上海市普陀區長征鎮黨委副書記徐兆吉與臺北市大安區敦煌裏里長傅吉田共同簽署交流框架協議。全國臺聯研究室主任陳立謙為“上海市徐匯龍華社區基金會”與“新北市北大特區聯合策進會”友好結盟授牌。王躍為“上海市普陀區長征鎮”與“臺北市大安區敦煌裏”友好結盟授牌。龍華街道黨工委書記薛雷與社團法人臺灣社造聯盟理事長、臺灣社區重建協會理事長盧思岳互贈禮品併合影留念。 

  滬臺與會人員皆表示,本次滬臺民間論壇兩岸社區治理(上海)研討會座談交流形式新穎、內容豐富多彩,是一次有益嘗試,很接地氣。既有專家和學者之間的學術對話,又有基層社區工作者之間的經驗交流;既強調理論性、實踐性,又突出了理論對實踐的指導性和實踐對理論的拓展性。與會人員相信,本次活動對促進兩地代表開展多層次多方位溝通與交流、推進更深入的理解與信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不少兩岸與會者表示,本次座談交流和簽約結盟儀式有助於滬臺兩地深入交流與合作,加深了兩岸同胞之間的友誼,共同提高了社會治理創新能力的水準。兩地同胞將繼續搭建常態化交流平臺和機制,共同推進滬臺兩地長期的合作發展。(台灣網上海閔行區臺辦通訊員 馮聯清)

    臺灣客人參訪龍華社區 共話同胞深情

    臺灣客人參訪龍華社區 共話同胞深情。(上海閔行區臺辦 馮聯清 攝)

    臺灣客人參訪龍華社區 共話同胞深情

    臺灣客人參訪龍華社區 共話同胞深情。(上海閔行區臺辦 馮聯清 攝)

[責任編輯:馬一娜]